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肖風華:世界總容得下一張書桌

2015-08-20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2015南國書香節”人氣再度爆棚,7天時間吸引讀者數十萬,大量新書賣斷貨。人們不禁要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喜歡買書?傳統出版業還會有多少出路?本報就此采訪了資深出版人、廣東人民出版社副社長肖風華。香港商報記者 李苑立

  出版業不是受沖擊的第一戰場

  傳統紙媒不可避免受到移動互聯網的影響。近期,就有不少傳統報刊停止了出版。肖風華認為,紙媒和電視處在信息傳播的第一戰場,需要對市場信息作出及時的反應,受互聯網沖擊較大。出版業以傳播經過沉淀后、人們依然感興趣的信息為主,不在第一戰場,所以承受力會稍強。

  在肖風華看來,密切關注和融合新媒體的技術發展,也是傳統出版業應該積極去探索和實踐的,關注市場但不委身市場,致力提高出版品格,增強文化的影響力,引導文化消費,才是當下最重要的。

  早在數年前,廣東就提出打造文化強省目標。肖風華認為,用真知灼見來傳播知識,用經得起考驗的作品影響人,用多種類型的作品去豐富讀者的精神生活等等,出版業也可以在建設文化強省方面發揮排頭兵作用。

  技術改變不了人類根本需求

  隨著移動互聯的興起,傳播手段和讀者閱讀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出版業在營銷、發行甚至商業模式上隨之而變。不少出版社在惶恐中紛紛去做電子平臺,但到目前為止鮮有成功的例子。究其原因,肖風華認為,現在所做的多是跟著技術跑,而未過多關注人類的根本需求。

  肖風華認為,傳統出版業在內容上有書號管控,還有教材、教輔做為業務支撐,又有一大批優秀人才,能保證短期內不會受到移動互聯網的過多沖擊,同時紙質圖書還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物質形態。

  他認為,當知識和信息通過新技術途徑海量無底限傳遞給受眾時,受眾也會產生新苦惱,如細片化的閱讀、不真實信息的影響等,未來某種形式的輪回一定會出現,因為人類有根本性的需求。世界之大,總容得下一張書桌;信息再多,也需要有時間去靜靜地思考。未來某一刻,一本書在手掌上的閱讀,將是一種高貴的精神享受,就像現在死而復生的電影院。

  慎用產業化來衡量出版業

  “我個人不太喜歡用產業這個詞來分析文化出版業,我們更看重行業責任。”肖風華說,出版從事的是選擇和提高文化產品的行業,如同教育行業,如果眼中惟產業化至上,可能贏得了眼前利益,但輸掉了的將是未來。

  他透露,廣東人民出版社有著60多年的光輝歷史,在省出版集團和南方出版傳媒的新媒體融合政策指導下,當前正在路徑和內容形態上進行探索。目前已初步完成了體制、機制的改革,也在積極嘗試各種數字化表現形式和載體,比如電子書、閱讀APP等;也嘗試與數字平臺合作,推出在線產品等。

  要熱烈擁抱新媒體,但也會低頭看看根基是否堅實。肖風華說,追隨市場但不被市場左右,建立自身的品牌影響力,永遠是出版亞最基礎的工作。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