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商报专稿

華僑看青運

2015-10-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陳嘉庚先生長孫陳立人先生手捧抗戰勝利紀念章,與來自海內外的集美校友合影(陳季玉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杰報道:青運之風吹拂八閩大地,福建處處舞動著青春活力,本報記者跟隨閩外媒體采訪團來到美麗的鷺島-廈門。隨車我們來到了陳嘉庚紀念館,很幸運的碰到了愛國華僑陳嘉庚的長孫陳立人先生,在廈門市舉行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41周年紀念日之際,向家鄉展示9月2日由習總書記頒發的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大貢獻紀念勛章。

  提起陳嘉庚先生,估計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他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名字,不僅是因為他的財富,他的波折經歷,更是因為他作為一個華僑,對內地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陳立人先生介紹說,祖父1874 年10 月出生在福建同安縣集美村(今廈門市集美區),9 歲入私塾讀書,17 歲離開故鄉集美,赴新加坡,在祖父陳杞柏的順安號米店學做生意,20 歲返回家鄉完婚,又從塾師讀了幾個月書。22 歲再度南下新加坡在祖父的米店做事,一直到31 歲那年,順安號停業,才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從最初創辦的新利川黃梨廠、餅干廠、皮革廠、肥皂廠、磚窯,到后來的橡膠熟品制造廠,前后創辦的工廠30多家,開設的商店百余處,墾殖橡膠園、黃梨園各萬余英畝,雇用的職員工人常達數萬人。事業到1925 年進入黃金時代,成為東南亞的“橡膠大王”。他顯然是南洋一帶的富豪之一。陳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興學報國。他說:“國家之富強,全在于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早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獻2000銀元,在家鄉創辦惕齋學塾。民國3年3月創辦集美高初兩等小學校,此后又相繼創辦女子小學、師范、中學、幼稚園、水產、商科、農林、國學專科、幼稚師范等,并逐步發展,在校內建起電燈廠、醫院、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在昔日偏僻的漁村里建設起舉世聞名的集美學村。此外,資助閩省各地中小學70余所,并提供辦學方面的指導。

  把體育視為培養社會新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少年強,則中國強,國家體育是非常重要的。”談到對本屆青運會的看法時,陳立人先生非常感慨。他說:祖父曾經說過,“吾國一般民眾,體質羸弱,青年學生亦多彎腰駝背,精神萎靡”,這樣的人才,“雖有滿腹經綸,亦不足負國家重任”,因此,“恢復國民健康”是“振興教育”的先決條件。為了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祖父把一生所得大部分用在教育事業上,這些錢估計在1億美元左右。無論是辦集美學村還是廈門大學,他對體育都十分重視。由此可見,他對體育重要性的認識是很高的。

  就體育的設施而言,早在上世紀30年代時,集美學村就譽滿全國了。嘉庚先生對這些設施還煞費苦心。例如,為了保證足球場的質量,他特地從新加坡購買草籽、割草刀和磨刀石,并雇用專人培植、修剪。而廈門大學在創辦伊始即在學校行政機構中設立體育部,聘請體育名流主持其事,隨后相繼建設田徑場、足球場、排球場、網球場、游泳池、武術館、乒乓球館等。所有這些,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大力支持體育競賽的開展

  把嘉庚先生稱之為體育競技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并不為過。他于1913年創辦集美學村,待學校工作走上軌道之后即舉辦大型的聯合運動會,到1933年建校20周年時已舉辦過12屆。嘉庚先生長期擔任集美學校運動會的名譽會長。1920年5月8日,他在《集美學校第二屆運動會的演講詞》中說,體育競賽“由相競而相勉”,它能“挽吾國積弱之頹風”,這對將來“立身應世”大有好處,值得大力提倡。

  嘉庚先生支持開展競賽運動的例子還有不少。1920年11月間福建省第一屆運動會在廈門舉行,他為大會贊助了大部分的經費。

  積極倡導國內外的體育交流

  嘉庚先生積極倡導并大力支持體育開展經常性的國內外交流,促進友誼,提高競技。

  1928年10月間,第一屆全國國術考試在南京舉行,福建70歲的永春白鶴拳師潘世楓獲老年組第一名。隨后,嘉庚先生邀請潘世楓等名家與僑居地武林高手組成一支有數十人的閩南國術團,于1929年8月開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進行長達8個月的巡回表演。嘉庚先生除資助路費,贈送武術器械、服裝,支持相關拳譜在海外印行外,還寫過兩副對聯壯行。其中之一是:誰號東亞病夫,此恥宜雪;且看中華國術,我武維揚。

  嘉庚先生組織體育交流不止武術,還有球類。1933年8月,以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學生為主力的廈門男、女籃球隊,應陳嘉庚先生的邀請訪問新加坡、馬來西亞,并取得34場皆勝的好成績。

[责任编辑:周丹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