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记者林彬彬 孙晶波报道: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将不用在茫茫人海中寻求供体,用自身细胞培植,通过机器“按需打印”即可得到所需器官。“人造器官”不但解决了器官来源不足的问题,还避免了排异反应。这些不是对未来世界的假想,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10月25日,四川成都,在数百名生物医学、健康医疗和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的见证下,蓝光发展(股票代码:600466.SH)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问世。这项技术以血管再生为核心,人工构建具有完整生物学功能的组织器官,可实现病变、衰老组织器官的精确修复。
蓝光英诺与英国邓迪大学达成签约合作
技术突破 器官再造时代即将来临
“3D生物打印血管这项发明的突破性意义在于,蓝光英诺利用干细胞为核心的3D生物打印技术体系已经完备。其中包括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3D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有了这套技术体系,使得器官再造在未来成为可能。”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说。一年多前,由蓝光英诺参与研发的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入围“国家863计划”,科研时间为期三年,但蓝光英诺仅仅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就提前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在发布会现场可以看到,蓝光英诺3D生物血管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多层不同种类细胞,这是世界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的特性也被一一展示:全球首个3D生物打印空间旋转平台、精确协同工作的双喷头打印技术、可视化的互动打印操作系统、喷头及环境控制系统……血管打印的流程也在发布会上得到了精彩呈现,令在场专家学者惊叹不已。
“构建任何器官,必不可少的元素便是给器官输送养分的血管,配合蓝光英诺的‘生物砖’技术,依靠云平台的数据模型支撑,我们借助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的实现了血管再生。这是构建一切人造生物活性器官的基础,蓝光英诺在实现器官再造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国际再生医学研究应用与规范联盟主席、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学3D打印理事会执行主席、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在发布会现场介绍说。
3D生物打印的核心技术是生物砖(Biosynsphere)。即一种新型的、精准的、具有仿生功能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它以含种子细胞(干细胞、已分化细胞等)、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等组成的“生物墨汁”,结合其他材料层层打印出产品,经打印后培育处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3D生物打印,截然不同于使用钛合金、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原材料的工业3D打印,比如打印假牙、假肢,甚至汽车、房屋等。两者根本性的区别,在于活性。即3D生物打印是打印出含有细胞成分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品。”蓝光英诺董事长任东川说。
领军企业 探索科技蓝海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房地产企业,截至2014年底,蓝光地产已进驻全国近20个城市。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报告中,蓝光地产品牌价值达92.11亿元,位列国内房企第11位。和所有房地产企业都在寻求转型一样,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蓝海。
采访中,杨铿回忆了和康裕建的结识过程。作为企业领军人,杨铿经常受邀参加一些政府招商引资、投资洽谈活动。彼时,康裕建作为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被四川省政府引进作为四川华西医院客聘教授。在共同的平台上,两人有了多次交流。
杨铿对发展人类健康事业具有天然的敏锐度。“蓝光发展的目标是打造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其中,地产+现代服务业属于人居蓝光,生物医药及3D生物打印则属于生命蓝光,完全符合公司战略转型、双轮驱动的远景目标和长远规划。因此,我决定投资3D生物打印这个项目。”杨铿说。
“从技术层面而言,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互联网+’模式的典型代表。”杨铿说,“从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的应用市场看,能提高诊断正确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极限的3D看片系统;基于大数据健康云平台的智慧医疗等领域都需要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而我理解的‘互联网+’更在于‘+’的延伸、拓展,即和其他行业、技术的结合、嫁接等。”
未来,蓝光英诺计划在世界范围内投资、收购、引进和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再生医学等相关的人才、技术、实验室等,正是出于这种“英诺+”的理念。发布会上,蓝光英诺已经和英国邓迪大学签约合作。世界微创手术奠基人、英国邓迪大学Alfred Cuschieri爵士表示,将在3D生物打印领域和蓝光英诺展开深度合作。它们还计划在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与罗杰斯共同畅想蓝光发展未来
“技术+资本” 两强携手闯世界
在国际上也绝对属于尖端科学的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技术,不仅得到了来自中国“国家863计划”的认可,发布会前夕10月19日至23日李克强总理出席、国家发改委主办、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举行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被四川成都高新区推荐参展的公司。
蓝光英诺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创业创新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科学家创业——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说:“在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我就在想,如果是科学家,他们这个群体怎么创业?”为了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杨铿创造性的设立了“核心技术+资本”、“科学家+企业家”的新型创业模式,赋予科学家股权,设立合伙人机制,为科学家提供创业平台。康裕建教授,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出任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和首席执行官。
蓝光发展公告称,他们已投入2.15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科研团队建设。蓝光英诺还建立合伙人机制,由蓝光英诺核心人员对公司进行增资,增资总金额为1615万元。走在四川成都高新西区西芯大道和迪康大道交汇处,“3D生物打印全球创新中心”的招牌已经竖起,更大的后续投资正在进行,全球首个3D生物打印创新产业园区——“蓝光•光谷” 主体大楼已经封顶,目前正在实施内装、实验室改造及实验设备采购,2016年8月底,就将建成投入使用。
因为有了生物砖这个构建器官的生物材料后,实现器官再造还需要两件关键性的工具: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和3D生物打印机。前者为3D生物打印提供了精准的数字模型,让组织、器官打印有了数据基础;后者则能让细胞实现精准排列分布。“如何建立云平台?如何研发、生产3D生物打印机?这显然就不再是再生医学、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事情。这需要跨多学科合作,需要资本的力量,需要市场。”在“技术+资本”的合作模式下,另一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先后受聘于英国利兹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高级研究员周惠兴教授加入蓝光英诺,主研3D生物打印机开发。资本和技术,企业家和科学家就此走到一起。
蓝光英诺以活性细胞为特征的3D生物打印站在3D打印的最高阶层
市场应用 关注生命质量
出于对3D生物打印市场及蓝光英诺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量子基金创始人、世界著名投资家罗杰斯专程飞赴成都参观、调研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项目。罗杰斯表示,“3D生物打印技术在未来不仅具有至关重要的科研价值,还将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3D概念、生物医药概念、智能制造概念一直是投资热点,而3D生物打印涵盖了以上多门学科,其高科技特性、生命科学概念必将成为未来投资重点。它对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医疗科研都将产生革命性的突破。”
蓝光英诺董事长任东川说:“我们愿意和那些渴望突破研发瓶颈的机构合作,助力他们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发展。”
医疗影像云平台是3D生物打印的前期应用市场。它可以衍生出3D看片系统,实现医患交互式看片、问诊系统。患者可以将自己的二维影像数据上传至平台,转化为三维影像,直观表现出患者病灶便于患者了解病情,降低医患沟通难度,在此基础上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进行相关诊断咨询。还可以帮助医院升级现有信息化系统,提升历史病历数字化能力和大数据挖掘能力,实现中小型医院远程会诊。
“医疗影像云平台还能在手术仿真、手术导航、术前模拟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真实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痛苦。同时,将医学病例存入数据库,不断优化医疗方案和手术流程,为智慧医疗奠定基础。”任东川说。
蓝光英诺希望借助其独创的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建立3D生物打印创新链,和世界范围内各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共同拓展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由此产生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的产业链,推动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