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黑龍江 > 旅游攻略

在昂昂溪,尋找鐵路舊影

2015-11-24
來源:大話哈爾濱網站

在我的老家,有一條沿着小河穿村而過的鐵道線,那是中東鐵路的一條支線,叫綏佳線,也就是綏化到佳木斯的那條線路。聽老爸說,這條鐵路是偽“滿洲國”時日本人修的。鐵道線將村子分為兩部分,鐵路以南稱“道南”,鐵路以北稱“道北”,與鐵路有關的設施和住宅都分布在鐵道兩旁,我家就住在離車站100米遠的“道北”。

昂昂溪是個小鎮,現如今是齊齊哈爾的一個區。與很多東北村鎮一樣,一條修建于19世紀末的中東鐵路干線將小鎮分成了道南和道北兩部分。不同的是,昂昂溪的道南和道北格局迥然不同:道南是新興商業區,道北則是清一色的俄式老建築。

在秀麗的江南水鄉,隨便拎出一個小鎮就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一幢老屋,一座石板橋,一座牌坊,一個路邊小吃,后面就有說不完的典故。而在粗曠的東北大地,這樣的小鎮少而又少,如果說有,那麼昂昂溪小鎮可能是個例外。

在昂昂溪,我見到了鎮上的文物管理所所長項首先。說起昂昂溪的鐵路建築,項所長如同在說自己的孩子一般,摯愛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我:昂昂溪是中東鐵路俄式建築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數量最多的地方,也是最能體現俄羅斯風情的地方。

我在中東鐵路干線上走過很多站點,見過很多精美的建築遺存,昂昂溪能超過它們嗎?我對項所長的話有些將信將疑。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如就跟着文物專家在俄式老屋集中的道北走一趟吧!

1903年,滿洲里至哈爾濱的中東鐵路西線貫通,昂昂溪是這條鐵道線上的二等站,也就是說,它是僅次于一等站哈爾濱的一座大站,擔負編組、修養、護路等諸多功能。于是乎,來自俄國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鐵路工人蜂擁進入這個原本荒蕪的山村。“老毛子”喜歡紮堆,久而久之,在道北一带就形成了一條具有俄式風情的羅西亞大街。隨着俄羅斯人的涌入,火車站、俱樂部、教堂、民居也一座接一座矗立起來。

走在羅西亞大街上,滿眼都是外牆為米黃色基調的俄式建築,歷經風雨滄桑,這些老屋仍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伴隨着一顆顆茂盛的老榆樹,走過了百年時光。如果不是眼前的國人面孔在提醒,真的以為是到了一年前去往海參崴途中停歇的那個俄羅斯邊境小鎮。

老屋的牆面上都掛着一個黑色的牌子,上面寫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東鐵路建築群(昂昂溪街區)”。項所長邊走邊說,這都是典型的田園式風格,獨戶庭院,房子舉架高、開間跨度大,人字屋架、大斜面鐵皮屋頂,牆面用凸凹花飾磚塊砌成,立面和門窗造型豐富多彩,不光實用,還有觀賞價值。

昂昂溪鐵路民宅

來到一座带有木制門斗的俄式住宅前,我們停住了腳步。品味觀賞中,房主人走了過來,說:這所房子是鎮上最漂亮的,也是保留最完好的。他指着那個精致的墨綠色門斗說,這是老毛子的特色,不光樣子好看,夏天還可以乘涼,冬天可以儲存大白菜。說着話,他带我們邁上高台階,走進屋內。木地板、木門框、木窗戶……映入眼帘的一切既熟悉,又親切。

房主是個中年漢子,憨厚熱情,他從父輩那里繼承下這份財產,一住就是幾十年。見我們對他的房子感興趣,他笑着問:“想不想買?20萬就出手。”敢情他是把我們當成買房子的了。

走進臥室,房主拿出一本設計印刷精美的畫冊,翻到一個彩頁,指着一所漂亮的俄式民居說:“這就是我的房子,已經成了昂昂溪的名片了”。翻着畫冊,有些愛不釋手,于是和房主商量,能不能出讓,房主有些舍不得,說只有這一本了。為難之際,項所長給我們解了圍,他對房主人說:“這本就送給他吧,北京來的客人,對俄羅斯建築感興趣,難得,我再給你搞一本好了。”

昂昂溪鐵路俱樂部

走出“名片”,在羅西亞大街上漫步,遠遠看到一座紅白相間的二層小樓,項所長說,這是過去的老鐵路俱樂部,老毛子休閑娛樂的地方,已經閑置不用了,幾年前裝修過一次。我在《建築藝術的長廊-中東鐵路老建築尋蹤》畫冊中見過這幢精美的俄式建築,如今站在它的面前,有不虛此行之感。

跟着項所長進入屋內,感覺有些潮濕,光線陰暗。但待到眼睛適應環境以后,發現里面格局寬敞,還有一個在今天看來仍不算小的舞廳,木地板上的油漆已經被踏磨得斑斑駁駁。踩着咯吱咯吱的木梯來到樓上,進入一個大廳,項所長說,這是以前的電影放映廳。放映室里,有一部老式的電影放映機,機器上落滿灰塵,一長串老式膠片從機身中脫落出來,一直耷拉到地上,讓人憶起舊日的時光。

昂昂溪火車站

在昂昂溪小鎮,當仁不讓的俄式風情老建築是那座建于百年前的老火車站。站舍外形小巧典雅,猶如私人別墅,據說剛建成時設有一、二、三等旅客候車室,行李房,餐廳,小賣店,一應俱全。幾年前,隨着新站舍的啟用,這座老站舍已經閑置不用,但經過修繕粉刷,風采依然不減當年。

項所長與站方熟悉,在他的疏通下,我們破例被允許從新建的候車室檢票口進入站內。走在站台上,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座與老站舍相接的墨綠色涼亭。涼亭門柱上的油漆大部分已經剝落,但門楣上的羅馬式雕花和鋸齒形的人字框架仍保留舊時的模樣。據哈爾濱作家阿成在《他鄉的中國——密約下的中東鐵路秘史》一書中解讀,這座開放式露天涼亭是當年候車旅客的餐廳。想想看,旅客們在候車之際,能坐在涼亭里小憩一會,就着酸黃瓜和紅腸,吃幾片列巴,喝一瓶格瓦斯,那是何等的愜意啊!

橫跨鐵軌有一座老式的木制天橋,這是中東鐵路線上僅存的幾座木制天橋之一,我在尚志火車站和一面坡火車站都見過這種木制天橋,風格類似。在天橋上走一個來回,看着一條條伸向遠方的鐵軌,還有一輛輛停放在站內的貨車,似乎找到了30年前當鐵路工人的感覺。天橋的鋼構架上有一串俄文,憑着以前學過的一點俄語底子,我認出其中一個單詞是“鋼鐵”的意思,讀音與英文相近,我推測這個詞有可能是從英語音譯過去的。據說斯大林的名字就取自這個詞。

在站台的一個展示欄中,有一張黑白老照片,反映了1950年2月26日毛澤東在出訪蘇聯歸國途中,身穿大衣,頭戴棉帽,在鐵道部長滕代遠的陪同下,在站台上散步的場景。項所長說,這張照片很珍貴,是研究中東鐵路和昂昂溪火車站歷史的難得記錄。

當年,中東鐵路是連接中國和蘇聯的交通要道,而昂昂溪是哈爾濱至滿洲里沿線上最大的停靠站。我曾在滿洲里鐵路國門參觀過“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當年,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周恩來都是由這條通道往返中蘇之間的。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召開,有40多位中共代表通過這條秘密通道,經由地下党交通員安排前往莫斯科。

(作者:劉文軍 一位北京的中東鐵路歷史愛好者。聯系方式:2677018332@qq.com)

[責任編輯:黑龍江管理員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