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北極村 那與眾不同的風情
2月26日,下午14時,參賽的五位攝影大师一行驅車前往中國最北的“北極村”,在感受最美最北小鎮的同時,也體驗了當地淳朴的人文風情。
在北極村小鎮,極具北方特色的樺樹皮畫作、淳朴的村民和中國風的“木刻楞”村舍吸引了5位攝影家的鏡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北極村。”先后20次進入世界北極地區的哈爾濱籍攝影家王建男老师這樣評價故鄉的“小北極”,“龍江的北極村與世界的北極相比,溫度相近,高緯度、風光景致、生態優勢和人文特質等都有相似之處。”王建男說,對于國內的行攝影愛好者來說,來到北極村和到世界的大北極一樣,都能带來相同感受,龍江的小北極能带給攝影师更多人文和景色驚喜。
在小團隊奔赴距離北極村20公里聖誕村途中,幾位攝影家老师贊歎雪量大厚之外,還發現了北極村雪的奧妙。雪鄉的發現者哈爾濱籍攝影家王福春老师說,“雪鄉的雪粘稠,這里的雪蓬松且成顆粒狀,經太陽一折射,拍攝出來亮晶晶。”
到達黑龍江源頭 感受波瀾壯闊
2月26日上午10時,參賽的五位攝影大师一行驅車沿着洛古河前行,意在尋覓黑龍江的源頭。終于在中午時分,車行10余公里后,到達了黑龍江的源頭,石勒喀河和額爾古納河交匯處。
來到源頭,這里的景致和上午在古洛河村的景致完全不同。巍峨的山石,昔日奔涌的河流,即便凝結成冰、被白雪覆蓋也同樣能感受到波瀾壯闊。孫傳彬老师說:“黑龍江源頭是波瀾壯闊,古洛河是鄉村風情,同樣都是神秘的,但截然不同的畫風更引人深思。”
黑龍江由石勒喀河、額爾古納河交匯而成,而石勒喀河和額爾古納河兩條河則是用開鑿者的名字命名的。傳說,在很久以前,黑龍江源頭處本沒有河,附近住着200多戶達幹爾人,這里成年干旱,草木焦黃,為了讓旱情得到緩解,村長吉善尋遍四處,得到了神仙指點施術救旱。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挑選了村中的兩名壯年男子石勒喀和額爾古納去帮助施法。神仙指出,只要到山腳下找到會說話的山羊,在山羊腳下開鑿引水,就能救旱,但是神仙叮囑開鑿出水后千萬不要回頭。但是遺憾的是,石勒喀和額爾古納兩兄弟見到開鑿出水了很高興,忘形下回了頭,于是兩人變成了河里的水。為了紀念兄弟二人做出的貢獻,就將這兩頭黑龍江源頭河命名為石勒喀河和額爾古納河。
走進古老村落——淳朴洛古河
2月26日,清晨6點,來自全國各地的五位攝影大咖就早早地起程,今天要前往的是距離漠河縣城70余公里的洛古河村。傳說這個村落的村舍都是“木刻楞”,老百姓也朴實,在漠河縣工作人員介紹到有這麼一個村落存在的時候,幾位攝影大咖就當機立斷說,一定要去看看。
到達洛古河村是早上7點左右,迎着朝霞的微光,幾位老师還沒吃早飯就拿着“長槍短炮”出門拍攝去了。王建男老师是行動最快的,沖在了最前面。豆腐坊、嫋嫋炊煙、木刻楞村舍,都是攝影师們鏡頭的焦點。
村民們說,這個洛古河村是一座古老的村落,它的名字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許多年前,這里居住着一個善良的名為洛姑的女子。這名女子與村里的小伙子大河相愛了,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始,就被突然而至匪徒摧毀了。為了保護村里的百姓,洛姑和大河犧牲了。為了紀念這對英雄情侶,村民們給這條河命名為“洛姑河”,慢慢的人們將這名字叫白了,就成了“洛古河”。
漠河老故事:探秘中國最北郵局
中國最北氣象站建于1957年,擔負着向國家氣象中心並通過國家氣象中心向亞太地區及全球氣象組織提供情報資料的重任。這里的工作人員每天要定時觀測8次,每次觀測要准確的測全氣象8大因素中的每一項,每項觀測的數據都要及時准確報告給國家氣象中心,一年365天,不可一天間斷,每天8次觀測也不可一次漏測、漏報。
源頭第一村——洛古河村
洛古河村也被稱為源頭第一村,位于黑龍江上游,是距黑龍江源頭最近的村落,建築為北方傳統的木刻楞群。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設置洛古河卡倫而形成的村屯,隸屬漠河縣北極鎮管轄,距北極村50多公里,距漠河縣城90公里。因神秘的黑龍江而使洛古河村也顯得十分神秘,因此成為游客尋源探秘的必去之處。
游李金鏞祠堂聽歷史故事
李金鏞祠堂始建于1998年,2007年重建,佔地總面積增至1698平方米。祠堂分為一座正堂和兩座廂房,正堂背靠青山,顯得莊重、肅穆,堂內陳列着李金鏞塑像、清政府有關老金溝金礦事宜的奏折及部分實物文本。東廂房為幕僚館,陳列着刻有協助李金鏞創辦和管理金礦的90余名幕僚的浮雕畫;西廂房為功德館,陳列了2000余件出土的采金工具和20余幅圖片,講述了李金鏞為國為民、鎮守邊疆作出的卓越貢獻。
清代黑龍江還出現了金礦、煤礦開發。大興安岭漠河黃金產量一度超過五代時期具有“黃金天府”的山東省招遠而位居全國之首。1877年,一位鄂倫春人因葬馬掘穴而得金塊,引發了沙俄金匪的瘋狂盜采,不到8年盜走6840公斤黃金。1887年,李金鏞受命籌辦漠河金礦,收歸清政府所有,中間又經歷了“庚子俄亂”,官民自由挖采、偽滿采金株式會社盜挖。幾經磨難,日本投降后,1946年解放軍西滿軍區組織開采金礦。20世紀80年代,金礦開采達到高潮,到90年代為國家生產黃金4萬多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