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本地新闻

龙省书法学博士 太原举办“晋水澄观”书法展

2016-06-10
来源:香港商报东北亚新闻中心

【香港商报讯】记者孙晶波: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由石家庄萌若雅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太原今古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晋水澄观”杜萌若书法展于6月10日至14日在位于太原市的山西美术馆举办,届时在10日开幕式当天,将邀请书法、美术界学者举办书法学术研讨会,交流书法传统的观照问题等议题。

杜萌若,1971年生人,1996-199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所,师从欧阳中石教授,获得书法博士学位,为黑龙江省首位书法学博士。现任教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临沂大学艺术学院王羲之书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杜萌若的著作已出版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名著导读》、《王羲之行书技法50例》、《王献之行书技法50例》、《杜萌若书法集》等数部,目前其学术及书法研究文章已于《中国哲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书法》、《书画世界》、《诗书画》等专业期刊共发表数十篇。

山西古有晋水,“澄观”寓澄怀观道之意,以“晋水澄观”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旨在传达杜萌若对深厚悠远的山西文化的礼赞之情。

据展览主办方介绍,与书圣王羲之的深度对话是本次展览的心灵指向所在。杜萌若崇敬王羲之书法,三十余年来,以清水摹写王羲之《丧乱》、《寒切》等传世书法数千通,用力之勤,用心之专,史所罕见。2015年,杜萌若于《书画世界》发表《王羲之“推张迈钟”论》一文,考察王羲之与汉魏之际书法大师张芝与钟繇的书法渊源,首次揭示出王羲之推张芝于钟繇之上的内在动机,认为王羲之是有意以张芝草书“法的精神”来改造钟繇真书的“原生态”气质。针对着王羲之的“推张迈钟”论,杜萌若反其道而行之,建立了自己“推钟迈张”的策略,推崇钟繇真书的“原生态”气质,并上溯到汉草的“原生态”海洋,把张芝草书的“法的精神”化解于其中。在《杜萌若书法集》的自序中,杜萌若这样写道:“面对着神一样的王羲之,像王献之那样,我也会产生出一种混合着爱、压抑感、竞争欲望的‘影响的焦虑’。”本次展览是杜萌若的王羲之影响的焦虑的一次阶段性释放和解脱,他暂时寻找到了一条与王羲之同源而分流的深度对话之道。

杜萌若倾向于使用“书法人”一词来进行自我描述和自我定位,意即书法在个人生命活动中具有核心意义。他总结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直观生命表征。王羲之传世的三件楷书经典,《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书写的题材不同,书风也随之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契合性体现了汉字书写的深度生存法则。杜萌若致力于复兴这一“书以载文”的伟大传统,反对“千文一面”的书写模式,主张书写风格与书写题材的清晰对位。书写任何文化经典时,都尽可能在书写风格上与其文本特有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四书”系列与“老易”系列,杜萌若在书写时分离出诸种儒、道味道,《华严经》与《维摩诘经》两部佛经,前者宝相庄严,后者圆融无碍,杜萌若的书写也作了清晰的风格对位,嵇康诗、陶潜诗、王维诗、李白诗,四个诗人系列,杜萌若着力于以书法的形式呈现四位诗人的风神。《庄子》系列是本次展览的“题眼”所在,《秋水》巨幅意在恢弘,《逍遥游》手卷神归飘逸,《齐物论》横幅拟迷离之境,《庄子语》六条屏状旷荡之情,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杜萌若倡导这样一种观照书法传统的独特方式:“我注六经”法则与“六经注我”法则的辩证共存互动。即“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相成互补。他认为,一方面,只有做到彻底无我,才有可能入乎其内,同化于其间,而另一方面,只有做到某种意义上的绝对“自我中心”,才有可能出乎其外,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和移植。这两种观照方式,似相反而实相成,二者构成了一种互补性的关系。本次展览的《汉简临书系列》致力于绝对忠实地再现汉简书法的原貌。1998年,杜萌若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曾经通过这种彻底无我的考古学还原方式,考察出从先秦到汉代篆隶书写系统中的笔顺多元性现象,此项研究至今历时十八年,推进十分缓慢,但许多局部发现已可发千载之覆。

杜萌若认为,从先秦到秦汉篆隶书体的古笔势传统中,在一幅字的笔阵中,每个字与上下左右的其他字多存在全面的呼应关系,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是平衡的,而魏晋以后真、行书体发展出的新笔势中,纵向联系在多数情况下压倒了横向联系,打破了二者之间在古笔势传统中的平衡局面。在本次展览的王维诗——李白诗系列组合、庄子语六条屏等作品中,杜萌若尝试一种对于前魏晋古笔势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和移植,书体上采用魏晋后真、行新体,笔阵构成上化用了先秦、秦汉的古阵法,而这样一种尝试的前提完全是建立在有关篆隶古笔势传统的考古学还原的基础上的。

[责任编辑:黑龙江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