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闫捍江记者孙晶波: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寒温带生物资源的富集地,野生中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仅黄芪、防风、柴胡、苍术、赤芍、五味子等驰名全国的药用植物就有36科98属1000余种。在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下,这些野生药材品质优良,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抢抓经济转型的机遇,重点抓好珍贵野生药材资源保护、药材药源基地、药材精深加工、药材产品研发创新、药材流通五大体系建设,到2020年中药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推行规范化药材种植。截至目前,全区种植中草药达19万亩,形成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6处。主要品种有黄芪、防风、柴胡、苍术、赤芍、五味子、桔梗、水飞蓟、牛蒡子等。
在加大科研力度上下功夫,探索优势药材种植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各大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与联系,借力做好生物医药的开发利用,并积极申请药品批准文号,从根本上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提供良好的招商环境,在加大对林格贝、北奇神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宛西制药等大型制药企业合作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大的医药企业引进来。积极争取国家区域性中药材仓储基地项目,建立药材交易平台,负责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加强药材供求信息共享,促进药材收购和采收,创造良好的药材发展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销售工作,畅通销售渠道,做好与市场的对接,打造成国家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与中医药养生养老项目相结合。建成一批规模生态旅游和养生养老基地,基本形成与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的、链条完整的特色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产业,进一步扩大养生养老品牌影响力,实现中药产业增加值。
大兴安岭通过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充分发挥生态与资源优势,保护和发掘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灿烂的医药文化,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和科技机构的方式,努力把大兴安岭地区建设成为资源独特、绿色天然、技术前沿、产品领先、产业集聚的国际寒地生物“产业谷”和中草药保护开发“集散地”,叫响“兴安绿色药谷”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