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本地新闻

满族旗袍:百年传承 续中国风韵

2016-07-08
来源:香港商报东北亚新闻中心

满族旗袍:百年传承 续中国风韵

香港商报 孙晶波

满族旗袍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在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非物质文化展区,“唐满格格”满族旗袍的展示和旗袍模特的表演,无疑是一大亮点,引得爱美男女的驻足。满族旗袍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之一,女士穿着高端大气,是最能展现东方女性美的一种“礼服”。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唐满格格”满族旗袍创始人贾淑娟说,旗袍不仅在衣食住行各领域渗透着历史渊源的设计思想,还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历史研究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收藏价值。

挥之不去的文化印记

满族的先人世代生息繁衍于东北“白山黑水”广袤的沃野丛林,早期的满族人主要依靠渔猎和采集山货野果为生。为适应东北寒冷气候,在生产生活中衍生了满族袍服,袍服的形式有单、棉、皮、夹,穿着实用。后来为了骑猎的需要,这种袍服采用了四面开叉的形式,早期这种服饰,男、女、老、少都穿着。满族袍服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的演变,从长到短,从无领到有领,从窄袖到宽袖,从宽袖又到窄袖,从低开叉到高开叉,从四开叉到两开叉,盘扣从一字扣到融入了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及植物的茎叶的设计,体现了满族先人的聪明智慧和美学追求,是满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上是满族正黄旗的贾淑娟出生在美丽的镜泊湖畔——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宁安。这里是满族先祖肃慎人的故地,热播的《甄嬛传》中提到的流放地——宁古塔,指的就是这里。贾淑娟出身于制作满族旗袍的世家。母亲和小姨从他们的姥爷那里继承了满族服装的制作技艺。贾淑娟从小就跟在妈妈身边看妈妈把一块块漂亮的布制作成旗袍。小时候她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积攒妈妈剩下的碎布,给自己的娃娃做旗袍。在她六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独立制作几款不同的旗袍盘扣了。妈妈看她是能继承自己缝纫手艺的材料,就渐渐的将自己的技艺教授给了她。

家庭的熏陶和对传统旗袍的热爱,使贾淑娟很早进入了服装技术领域。

(图为唐满格格创始人贾淑娟与服装模特在哈洽会现场展示旗袍作品)

传承:品读历史 把根留住

作为一个满族人,一个服装人,尤其是一个满族服饰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贾淑娟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源于满族的旗袍本真地美下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潜心阅读了大量有关满族文化的文献和书籍,并多次请教制作满族旗袍的老师傅、老专家,为以后继承发展满族旗袍事业积累丰厚的满族旗袍制作知识。

满族早期传统手工旗袍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从组料、选样、量体、到面料刮浆以及工匠制作,采用了镶、嵌、滚、盘、绣、拼、荡、钉,做下沿布、割水线、打印、压匀等工艺。最后,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都要包缝、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等80多道制作工序。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穿在身上,显示富贵。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有了历史的积淀,被更多的人认同并穿着,还需要加入时尚元素进行创新。“唐满格格”满族旗袍创始人贾淑娟,在尊崇古法设计制作满族旗袍的同时,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先后取得了满族旗袍创新的外观设计多项发明专利。她制作的满族旗袍被业界称为文化作品,被专家认为是最正宗最能代表满族文化风格的服饰,同时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2015年,贾淑娟的《满族旗袍制作技艺》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个人被评为省级传承人。

贾淑娟制作的“唐满格格”满族旗袍,技艺高超,工艺精湛。从面料纺织设计、造型设计、量体、制版、裁剪、到工匠缝制,先把裁完的衣片用特殊工艺把胸、腰的形状做出来,保持了布料花色完整不被破坏,特别是领子的制作,用特殊的工艺手法,缝制出的领子自然弯曲,穿在身上显得圆润温和,既合体又美观,犹如精美的艺术品,贾淑娟倾心制作的“唐满格格”满族旗袍,做工细致,耗时长,无法批量操作,每一件旗袍都堪称“绝品”,女性穿着曲线优美、饱满,韵味无穷,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高雅、大方,娴淑的东方女性魅力,令人倾倒,美仑美奂。

创新:把握时尚 注入生机

一种民间手艺,得到政府的保护,一个民间手艺人,得到政府的肯定,说来是一份值得家族珍惜的光荣。成为满族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后,贾淑娟想为社会做点儿事,招聘社会弱势群体和急于创业的大学生,向他们传授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现在她已注册成立了牡丹江市唐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唐满格格”旗袍品牌,高薪聘请服装设计师,又采购了70台先进生产设备,租赁1200平米场地作为生产工艺室和满族旗袍展览馆,生产纯手工旗袍,最大程度地满足爱美人士的需求。

贾淑娟做事是执著而坚定的,她决定用毕生的精力培育出全省乃至全国、世界知名的满族旗袍文化品牌,打造出强势的满族文化支柱产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责任编辑:黑龙江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