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貴州前三季度食品安全穩中趨好

2016-10-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貴州省食品安全新聞發布會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涵坤 報道:貴州省政府食品安全辦副主任、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呂勁松 今天在此間向傳媒通報2016年前三季度該省的食品安全形勢時表示 ,貴州省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穩中趨好,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大宗日常消費食品質量穩定,二是大部分食品的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三是全省未發生大的安全事故,四是少數品種食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率反彈或上升。

  可通過12331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反映

  呂勁松坦言, 目前貴州省內市場上不合格率較高的食品主要為小食品、桶裝飲用水、二塊粑、黃粑、火鍋底料、發酵面制品等,不合格的指標主要有脫氫乙酸、糖精鈉、菌落總數、苯甲酸、添加非食用物質、鋁等等,造成這些食品不合格的原因,基本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生產廠家質量把控不嚴。二、貯存、運輸環節衛生條件不達標。三、個別廠家人為非法添加。等等。

  呂勁松強調,監督抽檢不合格的食品,並不意味著其具有不安全性,因為抽檢指標分兩類,一類是安全性指標,這類指標直接影響食品的安全性,如: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添加非食用物質、重金屬、農殘獸殘超標、菌落總數等等;一類是品質指標,主要影響食品的營養成分和風味口感,如:酒精度、氨基酸態氮等等。消費者在認識這些指標的時候,要保持理性對待,不必過分緊張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即便是安全性指標,也需要有一次性攝入量和累計量的問題,因為人類肝髒具有一定的排毒和解毒功能,即使不慎攝入了不安全的食品,也要冷靜對待,若一旦發生問題也要及時就醫,並可通過12331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反映。

  呂勁松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和消費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幾點。一是要看所購買和消費食品的經營者是否具有合法的主體資格,持有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頒發的有效證件,若為餐飲單位還須看其風險分級;二是要認真查看所購買食品的標簽標識,認真查看其保質期、生產日期、生產廠家、生產許可等信息,千萬不要購買不能提供合法來源的食品;三是要看購買場所的溫度濕度和倉儲衛生條件,如果不符合食品標明的儲存保質條件的,要謹慎購買;四是要看銷售人員是否具備經營食品的身體健康條件,是否患有不符合銷售條件的疾病;五是要注意查看所購買的食品感官性狀是否異常;六是要在購買食品,特別是購買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時,一定要認真查看其檢驗檢疫的相關證明和供貨廠家的資質證件等;七是可登陸我局官方網站查看我局食品抽檢公告,對公告不合格食品的同批次產品要謹慎購買;八是可到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查閱下載方法,下載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統一研發的“食安查”軟件,在購買食品時查閱相關信息,對曾經被總局抽檢不合格的同類或同廠家食品,要謹慎購買,認真查看其相關手續;九是消費者一旦發現自己購買到不安全食品,可向經營者協商解決,通過網絡購買的,還可向網絡平台提供者反映,或直接撥打12331投訴舉報熱線反映。

  明年將對食品生產小作坊全面監管

  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小作坊給人的普遍印象是呈現“多、小、散、亂、差”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廣泛分布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生產設施設備簡陋,環境衛生狀況惡劣,原輔料區和成品區、生產加工區與生活區未有效隔離,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但小作坊生產加工的食品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也解決了小作坊從業人員及其家庭的生計,所以百姓既害怕小作坊,又離不開它。這一民生問題決定了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大重點和難點。

  為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今年年初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確定清鎮市作為全省小作坊監管試點地區,探索適合貴州省特色的小作坊監管模式。6月30日清鎮市市場監管局頒發了貴州省首批小作坊登記證,該省小作坊監管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過整治、規范和提升,清鎮市原有的597家小作坊,現納入登記管理505家(已發證412家),取締17家,自行轉行75家,形成有效的小作坊登記規范,實現了對小作坊全覆蓋監管,建立可追溯機制,開展定期抽樣檢驗,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建立社會共治的“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基本達到在全省“可借鑒、可推廣、可複制”的要求。它將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進一步規范小作坊的生產加工行為,切實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打下堅實基礎。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計劃明年元月起全省推廣。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