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天津 > 濱海來風

孫大海:公職人員要力爭當群眾信賴的“網紅”

2016-12-07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個體獲得信息的渠道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都發生着巨大的變化,從而對政府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更大的挑戰。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眾往往把身邊公職人員的言行與党和政府的態度等同起來。如果公職人員在周邊大眾中傳遞的是正能量,人民群眾對党和政府的信任及感情就會進一步拉近;反之,如果公職人員特別是基層公職人員在百姓眼里總是呈現負面信息,人民群眾對党和政府的信心和感情就會疏遠。這就意味着,每一位公職人員事實上都成了党和政府形象的個體“代言人”。

  互聯網發展大趨勢下宣傳工作面臨的挑戰

  當前,互聯網已融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人們日常接觸的絕大部分信息都是來自互聯網。網絡上的海量信息不僅為人們工作生活提供各種便利或帮助,不可避免地也充斥着大量的謠言和偽科學信息,成為巨大的負能量。更有甚者,一些敵對勢力更是利用互聯網抹黑中國共產党及其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10月9日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發揮網絡傳播互動、體驗、分享的優勢,聽民意、惠民生、解民憂,凝聚社會共識。”

  面對互聯網的強大社會影響力,主流媒體、党政機關和許多公職人員紛紛在微博、微信、微視頻和客戶端“三微一端”上發力。經過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近16萬個,並出現一些“粉絲”數過百萬的公職“大V”。政務微博已經成為地方政府或官員溝通網民的重要渠道。

  但是,由于認識不同,各地對公共網絡賬號的重視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單位長期不更新信息,有的不和網友互動,公共賬號成了擺設。有些地方在網絡應對方面經驗不足,出現重大輿情時經常進退失據。

  目前,公職人員在“觸網”方面還存在“四不”恐網症。一是不敢。許多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因不熟悉互聯網傳播規律,害怕站在聚光燈下,更怕引起網友的圍觀和深挖,不願在網上顯山露水,導致在一些地方網上流言蜚語大行其道,政府部門卻沒有及時有效應對,經常顯得被動尷尬。二是不願。一些部門雖然根據要求開設了微博賬號及微信公眾號,但卻很少主動發言。三是不會。有的領導干部也想上網交流,但卻把上網當成高深莫測的事情,從內心感到畏難,不能夠真正用心學習網絡使用技巧,結果還是有心無力。四是不讓。一些領導干部生怕觸網惹事,不僅自己不上網發言,還對積極上網發言的党員干部另眼相看,甚至采取排斥打壓的態度。

  敢于擔當

  公職人員要勇于成為網絡正能量的發聲點

  各級政府必須正視網絡已經成為廣大民眾信息主要來源的事實,牢牢佔領網絡輿論制高點。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敢于擔當,勇于成為網絡正能量的發聲點、揚聲器。李鴻忠書記在今年9月通過人民網致網民的信中表示,我們將带着為民意識上網,成為群眾信賴的“網紅”。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服務群眾,多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這就為公職人員上網用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端正思想,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公職人員主動成為網絡正能量發聲點的重要性。在當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正能量不去發聲,各種負能量就會充斥其中。作為公職人員,必須從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带頭在網上傳播正能量。

  二要努力學習,通過學習消除“恐網症”。要從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有計划地把網絡內容納入到學習之中,把公職人員網絡素養納入干部考核體系,切實提高公職人員的網絡駕馭能力。必須放下架子,立足以干促學,邊干邊學,虛心向下屬學,向網民學,將群眾工作和網絡傳播有機融合,成為正能量發聲點、揚聲器。

  三要准確把握,充分認識網絡發展及應用的規律。公職人員不同于普通網民,要把握好自身定位,加強對網絡傳播規律的運用。在宣傳工作中,可借鑒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技術,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手段;借鑒互動分享的實現途徑,創新基層宣傳思想工作。

  四要明辨是非,主動成為網絡正能量發聲點、揚聲器。公職人員必須毫不動搖地堅守網絡輿論“主陣地”, 在提倡什麼、反對什麼上旗帜鮮明,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發聲,在思想交鋒中敢于亮劍,特別是對網絡謠言、負面炒作、攻擊滲透等各種網絡亂象,牢記自己身份,該發聲時就發聲,該出手時就出手。

  各級領導干部和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表明態度,鼓勵公職人員成為網絡正能量發聲點、揚聲器。

  一是要倡導“成為網絡正能量發聲點也是政績”的理念。各級領導必須深刻認識當好“網紅”也是一種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鼓勵公職人員在網絡發聲。在績效考核、干部選拔、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好制度安排,對敢于在網絡上正面作為的公職人員給予充分肯定。

  二是要加大網上網下聯動輿論監督力度。公職人員必須養成經常上網瀏覽的習慣,多熟悉網民的“網言網語”,了解民意訴求,從七嘴八舌中看反映,從沸沸揚揚中找問題,從眾說紛紜中查不足,把各種問題找出來,並着力加以解決。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充分發揮網絡“意見領袖”,特別是公職人員“網紅”在處理公共輿論危機中的作用,正確引導,及時消除負面輿論的影響。

  三是要着力保障政務信息公開透明。應充分依托政務網、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開展信息公開工作,力爭實現把結果公開變成過程公開,把文本公開變成數據公開,把形式公開變成實質公開,努力化解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碎片化的不良影響,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知情權需求,從源頭上建立良好和穩定的網絡秩序。

  濱海新區應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探索

  濱海新區處于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許多新問題往往比其他地方先期遇到。對于新媒體環境下如何開展宣傳工作,濱海新區進行了一系列嘗試,鼓勵公職人員特別是党政干部主動带着感情觸網,带着問題上網,積極通過網絡走實群眾路線,爭取人人成為網絡正能量發聲點和揚聲器。

  一是構建快捷方便的網絡平台。濱海新區已開辦了90多家政務類網站、100多個官方微博賬號、100多個官方微信公眾號和近10個客戶端。探索建立全媒體綜合信息管理,推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建成全市首家基于H5技術的手機電視台。新區官方微博公眾號“濱海發布”“粉絲”達180萬,進入全國政務微博百強。

  二是爭當傳播正能量的“網紅”。濱海新區倡導全員宣傳,宣傳文化戰線率先行動,打破“恐網症”,用好新媒體。宣傳部班子成員带頭實名微博認證,带動全系統600多位公職人員實名開通微博,大力傳播正能量。其中,本文作者實名認證為“天津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的微博“粉絲”超過64萬,成為名副其實的“大V”,搭建起市民心聲快速反映、群眾困難快速解決的渠道平台,通過與群眾互動,有效傳播了政府聲音及社會正能量。濱海新區宣傳部制作的系列動畫片、微電影《兩學一做,還能這麼學》,在微博及微信朋友圈引發傳播熱潮,單片轉播點擊量超過百萬。

  三是網上網下聯動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濱海新區充分利用《濱海時報》、濱海廣播及電視台、“濱海發布”微博、微信公眾號、津濱網等融媒體平台,多渠道與廣大市民開展互動。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宗國英、區長張勇經常對網絡反饋的信息批示,協調解決群眾遇到的問題。這些網上網下聯動的輿論監督模式推出以來,收到大量問題反映,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回應,從而在政府和民眾之間建立起和諧快捷的溝通渠道。

  蓋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互聯網時代,廣大公職人員必須順應大勢,善于學習,敢于擔當,在各個維度空間,以傳播社會正能量為己任,打造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政府和群眾交流互動平台,努力爭當人民群眾信賴的“網紅”。

(作者為天津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許淼祥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