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貴州省政協“1244工程”精准扶貧的生動實踐

2017-01-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涵坤報道):56歲的農村婦女蘭團嬌告訴記者,她的雞開始下蛋了,只會侗話的她一臉淳樸的笑容,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已修建好的幾十座雞棚旁邊,一群群綠殼蛋雞正在追逐嬉戲,或在嘰嘰覓食……。

  這是記者1月8日隨團參加貴州省政協黎平縣綠殼蛋雞養殖產業現場會上看到的鏡頭。貧困戶一個個幹勁實足,讓記者感慨萬端,心中暖意融融!誰也不會想到貴州最早開發旅遊的肇興鎮周邊還有這么多貧困的農戶,也沒有想到一個扶貧項目的實施有這么大的動力。據悉,黎平縣貧困人口占有率全省全州較高。2015年底,全縣53萬人口尚有9.12萬人屬於貧困人口,占全縣人口20%的貧困率。

  因學返貧的貧困戶蘭煥珍一家有五口人,有兩個男孩在讀大學,一個女孩在讀小學,一年需要近3萬元的學費、生活費支出。“第一批雞苗來時,我因在外地打工就沒有得到,後來聽說了這個消息以後,我立馬就回來了,在基地幫助其他鄉親搭建了半個月的雞棚,安心在家養雞不外出打工了。第二批雞苗一來我就立即建起了雞棚,得到了雞苗,我對養雞非常有信心,我們每天都是一大早就來了,自己的雞棚建好了,就幫助其他人做點事情,這樣大家才能夠一起脫貧,抱團發展。感謝省政協辦公廳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蘭煥珍動情地說。

  貴州省政協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李月成告訴記者,扶貧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扶持誰?就是幫扶建檔立卡的所有貧困戶,一戶不落。其次是誰來扶?就是黎平縣全縣幹部職工、省政協機關幹部職工,乃至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支持。第三是怎么扶?就是實施好精准扶貧到戶發展綠殼蛋雞養殖 “1244工程” (即發展1個綠殼蛋雞養殖產業,每個貧困戶2個雞圈,養殖400只雞,每年收入4萬元以上)。

  蘭團嬌就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之一,一家7口,子女在沿海打工,老兩口在家種幾畝薄田,日子過得很苦,所以對這個養雞產業寄予厚望,倍加珍惜。

  一萬元能做什么?讓產業扶貧精准到戶

  2015年,貴州省政協辦公廳同步小康駐村幫扶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白泥村和花廠村時,通過引入綠殼蛋雞養殖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6年4月,根據貴州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貴州省政協機關的對口幫扶點從畢節市七星關區調整為黔東南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鎮廈格村、紀堂村,孟彥鎮岑湖村,雙江鎮雙江村和坑洞村。

  2016年5月7日,貴州省政協辦公廳召開精准扶貧攻堅拔寨工作會,研究決定在黎平縣選擇5個貧困村,將對口幫扶七星關區時探索出的利用綠殼蛋雞養殖帶動農村貧困群眾脫貧的經驗,在黎平縣進行推廣實施。

  為此,貴州省政協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李月成多次帶領省政協機關幹部及所屬事業單位負責人深入到黎平縣肇興鎮、孟彥鎮和雙江鎮,最後選定廈格村、紀堂村、岑湖村、雙江村、坑洞村先行實施精准扶貧到戶“1244工程”,並要求要把廈格村建設成為綠殼蛋雞養殖示范基地,力爭打造成為黎平縣乃至全省精准扶貧工作的示范點。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協出資1萬元,貧困戶自籌資金一萬元。

  以“一改革、七到戶”為抓手

  精准扶貧到戶“1244工程”其目的就是要讓貧困戶一年淨賺4萬元以上,盡快讓其脫貧致富,與全縣、全省同步小康。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那就必須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措施。

  通過近兩年的幫扶工作及多次深入到黎平調研,省政協辦公廳制定出了“一改革、七到戶”措施。“一改革”就是幫助組建村級綠殼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由村支兩委主要負責人管理,並設立專門賬戶,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七到戶”就是項目扶持、技術扶持、價格扶持、市場扶持、幹部扶持、能人扶持、資金扶持到戶。

  扶貧攻堅刻不容緩,分秒都不能耽誤。貴州省政協辦公廳幫助三個村組建了村級綠殼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後,立即給每個合作社打入30萬元以上資金到設立的專門賬戶上,切實解決合作社工作起步難的問題。

  “村裏有了錢就可以訂雞苗、訂材料了,空嘴白話搞不成事的,這很重要,這是基礎,是載體。”李月成說,有了村級專業合作社,村級經濟發展就有了平台。要讓村支兩委的主要負責人擔任村級經濟組織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支書任專業合作社董事長,主任任總經理。把他們直接推到發展經濟的第一線,推進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切身感受到市場的天地是廣闊的,那裏有好多可以賺錢的機會,有好多賺錢的事可以做。要讓他們直接學習發展農村經濟知識,抓農村經濟發展,抓發展綠殼蛋雞產業。

  情牽百姓事必躬親

  每一個村綠殼蛋雞養殖點的選址,李月成都非常注意而且不管再忙都要帶領機關相關處室負責人深入田間地頭查看。他強調,要在山坡上集中放養,那裏通風條件好;而且要離村寨遠,是為了一旦發生禽類疫病,可以防止影響村民健康,容易集中處理。

  同樣,修建雞棚的大小及標准,李月成也是事必躬親。他強調,黔東南不缺乏木料、不缺茅草、不缺勞動力。要按照我們是“做來賺的、不是做來看的”的原則來做,在通風好、空氣好的山坡上、樹林裏自己動手建雞舍,雞舍必須自己動手建,你才會珍惜它。“先治坡後治窩”,花大價錢買些鐵皮雞舍不實用,黎平夏天很熱,不透氣,不能幹些中看不中用的事情。“茅草房內臘肉香,大瓦房內空腔腔”。要自己動手、就地取材制作雞舍,用木料和茅草蓋的雞舍成本低,冬暖夏涼,通風透氣,綠色環保。只有在茅草蓋的雞舍裏養的雞產的雞蛋才是綠色的、有機的,消費者才會喜歡,才有好市場、好價格。

  每次給貧困戶發放雞苗,李月成都要親自去,把雞苗親自發放到他們手中,並與貧困戶仔細算賬飼養每只雞一年的成本,綠殼蛋雞按一年12個月飼養模式計算,每只雞平均每天采食0.18斤,飼養成本為:40天脫溫雞苗17元/只,11×30天×0.18×1.7=100.98元,折舊分攤2元,死亡損耗分攤2元,防疫2元,公母比例分攤2元,其他2元,人工50元,成本共計177.98元/只。銷售收入:產蛋平均150枚,每枚1.2元,150×1.2=180元,綠殼雞3斤×16元/斤=48元,總收入為228元。飼養一只雞純利潤50.02元(除去人工費用)。含人工費每只雞100.02元利潤。農戶飼養400只雞,利潤40008元。養500只利潤50010元。

  2016年10月14日,貴州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王富玉率隊赴基地調研,對省政協辦公廳精准扶貧工程綠殼蛋雞養殖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要以產業化思維推進綠殼蛋雞養殖項目,不僅要確保養殖成功,還要促進其實業化產業化發展。要通過成立培訓中心,加強技術培訓,讓每個貧困戶都能掌握養殖技術,不斷擴大養殖規模。要引導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提高養殖組織化程度。要引進企業落戶黎平,與養殖戶結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展綠殼蛋雞養殖、包裝、加工、銷售等延長產業鏈,形成產供銷、貿工農一體的產業化體系,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促進黎平經濟發展。

  貴州政協報記者部主任、政協駐村工作組負責人兼村委會助理主任楊華告訴記者:“通過此次駐村蹲點幫扶,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接地氣,一個月有二十天在這裏和當地村民同吃同勞動,生活非常忙碌而充實。有時晚上刮風下雨,我都會擔心山上的雞會不會受凍生病。朋友們看到我三句話不離雞,在微信朋友圈中發的也全是雞,大家都戲稱我是‘雞媽媽’了。”

  在貴州省政協辦公廳對口幫扶黎平縣實施的精准扶貧到戶“1244工程”推進過程中,黎平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縣領導多次實地召開專題協調會,解決綠殼蛋雞養殖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精准扶貧到戶“1244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肇興鎮黨委、政府對精准扶貧到戶“1244工程”的推進進行了調研和部署,專門成立了主抓精准扶貧到戶“1244工程”的工作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班子的所有成員把所有的精力、資源和力量都投入到了綠殼蛋雞基地的建設,進行了責任分工,任務到人。

  李月成告訴透露,在對畢節市七星關區和黔東南州黎平縣的幫扶工作中,積極探索,紮實幫扶,創造性地實行精准扶貧“一改革、七到戶”工作法,受到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陳敏爾書記批示:“省政協辦公廳扶貧工作做得很實在、很好、很有成效。”孫志剛省長批示:“讀了這篇文章,很感動,月成同志心系群眾,深入基層,求真務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政協辦公廳創造的精准扶貧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在全省推廣”。

  李月成認為:“一改革七到戶”工作法一頭連著基層貧困戶,一頭連著省政協機關全體幹部,通過結對幫扶,將原本離得很遠的“兩頭”緊密地聯接在了一起,不僅讓貧困戶有了依靠和盼頭,更重要的是為省政協機關全體幹部增強宗旨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參與精准扶貧提供了平台。

  “一改革七到戶”,既符合農村實際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解決了怎么扶的問題。李月成指出,合作社改變了小農經濟分散養殖、自負盈虧的傳統模式,增強了貧困戶防范風險的能力,直接增加了貧困戶經濟收入,形成了規模效應。借助互聯網的推廣與營銷優勢,以綠色、有機、生態、營養迅速樹立良好的口碑,推動了綠殼蛋乃至當地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形成品牌了效應。如黎平縣孟彥鎮岑湖村電商體驗店開業一個月,線上和實體店的銷售收入就達到6萬餘元。而通過電商平台發來的各地訂單,目前已達每日2萬枚。

  “一改革七到戶”,激發了當地群眾的創業熱情,解決了扶貧先扶志的問題。李月成說,目前,黎平縣肇興鎮廈格村、孟彥鎮岑湖村的綠殼蛋雞已經開始產蛋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已經加入合作社的村組幹部和貧困戶拿到了“真金白銀”,極大地調動了貧困戶的創業熱情和信心。未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紛紛申請加入。此外,互聯網+合作社的營銷模式已經開始吸引本村打工青年回村創業,到目前為止,僅孟彥鎮岑湖村一個村,已經有6名位年經人返村,從事綠殼蛋雞養殖和電商平台的相關產業。

  據悉,當地政府正在做整個基地的規劃,按照生態、觀光、體驗、養殖,按農、文、旅結合的思路來進行建設。把肇興和堂安、廈格連成一片,做成“農、文、旅”生態觀光旅遊和體驗的生態養殖基地。黎平縣委書記王茂才表示,黎平不但是粵港澳的後花園,未來還將是珠三角的蛋禽基地。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