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陸紹龍報道:2月11日,珠海市鬥門區第十三屆民間藝術展演暨第四屆市民文化節啟動,並舉行了“鬥門水上婚嫁習俗”、“裝泥魚習俗”,金灣區的“三灶鶴舞”、湛江的“人龍舞”為國家級非遺名錄,以及雲南怒江的《傈僳歡歌》等創曆屆之最的民間藝術大巡遊活動,吸引10餘萬觀眾觀看。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云南怒江的《傈僳欢歌》
湛江的“人龙舞”
據了解,本次活動指導單位是珠海市文化體育旅遊局,由中共珠海市鬥門區委宣傳部、珠海市鬥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珠海市鬥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活動起點(主會場)設在鬥門區體育館廣場,巡遊途經西堤路,終點為鬥門區全球通廣場。
大巡遊再創曆屆之最
據組辦單位介紹,本屆民間藝術大巡遊再創曆屆之最,規模、內容全面升級。省、市內外民俗特色節目薈萃,看點紛呈,美不勝收。巡遊路線全程約2700米,共設3個表演區。參演人數超過1600人,18個方陣絕大部分為國家、省、市、區級非遺名錄,其中鬥門區的“鬥門水上婚嫁習俗”、“裝泥魚習俗”,金灣區的“三灶鶴舞”和湛江市的“人龍舞”為國家級非遺名錄。鬥門區的“蓮洲舞火龍”、“鬥門趙氏家族祭禮”、戲曲、飄色,香洲區的“前山鳳雞舞”和廉江市的“舞鷹雄”等項目為廣東省級非遺名錄;雲南省怒江市的《傈僳歡歌》為首次參演節目,突出了民族特色;水鄉印象方陣中的蝦燈、魚燈為新增節目,具有本地客家文化風味。
本屆民間藝術大巡遊,地方特色更強烈,鄉土風情更濃鬱,是珠海經濟、文化、民俗活動的藝術化展示,也是鬥門特有的鄉情的物化和形象化,是勞動者的贊歌、時代的鏡面,折射出了珠海人對生活的感受。在繽紛的巡遊中,可以看到珠海厚重的民俗文化史,可以領略到珠海人的氣質和鬥門特有的風貌。
據悉,曆經13屆的不斷完善、升級,該項活動已成為珠海的節慶文化品牌,在做好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弘揚傳統藝術、引導民間風俗、活躍社區文化、增添節日喜慶氣氛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進一步提升了珠海的文化品質,促進了珠海市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