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日現場
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麗、許入介、黃慶松報道: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舉行。省委書記陳敏爾表示,在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進程中,要以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因地制宜選擇好產業,走出一條加快發展和生態建設、百姓富和生態美共生共榮的新路。
“去年,貴州在全國率先出台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意見,全力推動三次產業全面轉型升級。一年來,出台62個配套政策文件,明確132項改革重點事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省長孫志剛說,一是以降成本為突破口,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聚焦加快實體經濟發展,選擇把降成本作為突破口,把降電價作為“牛鼻子”,推動電網輸配電價改革,深化電力市場化交易,輸配電價有較大幅度降低、大工業用電價格也有較大幅度降低。多措並舉降低融資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等成本,全年累計為企業降低成本700億元。提前完成壓減粗鋼產能220萬噸年度任務,關閉煤礦121處,化解過剩產能2107萬噸。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去年,我們率先在全國打響易地搬遷扶貧當頭炮,搬遷45萬農村人口、其中貧困人口36萬,通過產業脫貧70萬人,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20.8萬人,脫貧攻堅首戰告捷。
二是以提升數字化信息化為主抓手,大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大數據、“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實施“千企改造”工程,2016年對1130戶企業實施以數字化、信息化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啟動一批智能制造試點項目,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3%。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加快發展。引進23戶500強企業,新增市場主體37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2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400億元、增長30%。
三是以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為主方向,大力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圍繞建設綠色優質農產品大省,大力推動農業種養殖結構調整,打造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的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體系。創新組織生產模式,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積極實施“三變”改革,2016年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9家、達到711家。綠色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佔比提高到32.6%,全省有機農產品認證數位居全國前列。
四是以豐富旅游業態為主攻點,大力推動旅游業井噴式增長。以大交通带動大旅游、以大生態提升大旅游、以大數據助推大旅游、以大健康豐富大旅游,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都增長40%以上,入黔游客人次增長50%,旅游業逐步成長為貴州支柱產業。
五是以保證質量為生命線,大力加強品牌建設。按照中央要求狠抓質量全面提升,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去年頒發了首屆“省長質量獎”,馳名商標達到54件。加強標准體系建設,制定全省標准“領跑者”實施方案,先後發布地方標准46項,成立首個大數據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下步還將逐個行業、逐個企業、逐個產品狠抓質量,以質量優勢贏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