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廿紀聲雷 傳震中華 振興“武漢‘戲碼頭’”

2017-04-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見習記者何佳俊報道:2017年4月23日,是京劇一代宗師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紀念日,為繁榮戲曲文化,擦亮“譚鑫培”及譚門京劇文化品牌,振興武漢“戲碼頭”,彰顯武漢城市形象。4月18日,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局、武漢市江夏區委、區政府,武漢市文聯聯合召開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

  武漢“戲碼頭”

  “戲碼頭 大武漢”不是武漢人自封的。“大武漢”來自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當時國內政局相對穩定,經濟能較快發展。湖北省曲協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武漢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何祚歡稱,1935年,武漢經濟在全國領先,GDP曾超上海。內河航運中,漢口曾僅次於上海,是國內第二大碼頭。“無君子不養藝人,武漢是個養得起戲的地方”。

  “戲碼頭”的說法最先是梅蘭芳提出來的。梅蘭芳多次到武漢,武漢戲迷追捧他的程度可謂翻天覆地。“觀眾的熱情讓他感覺,武漢的戲曲需要是可以與北京、上海相提並論的,是一座‘三鼎甲的大碼頭’。”

  梅蘭芳先生對武漢的評價可以說明三點:首先,民國時期武漢經濟高度發達,因為當時可以稱得上“戲碼頭”的城市,無非就是北京、上海。其次,武漢人民對戲曲的熱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戲曲藝人來漢演出,曾經就有這么一個故事,1951年先後到漢口演出的上海聯藝和東升越劇團,被武漢人民熱情的留在武漢,從此就沒有再回上海了...然後就有了現在的

  武漢越劇團。最後,咱們武漢人的包容,那時候作為長江航道上主要的碼頭城市,南來北往的人都喜歡留在武漢。京劇、漢劇、楚劇、豫劇、越劇、評劇、雜技、說唱、歌舞、話劇、兒藝、樂團,湖北省市文藝演出團體多達20個,這在當時的中國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很多演員也喜歡武漢這個地方。

  “戲碼頭”的形成與武漢能聚集一批優秀演員也不無關系。“當時的武漢是大都會,觀眾熱情,演員能有出頭之日。很多演員來了武漢就不想走了。”

  上世紀50年代初,應中南軍政委員會特邀來漢演出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高盛麟長期留在武漢。他當時的月薪是1000元,有人許以3倍薪水請他回上海表演,他不為所動,因為“武漢的共產黨幫我把鴉片癮給戒了”。“這就是當年的武漢,能容納如此多的名角。”

  京劇鼻祖譚鑫培

  去過武漢市江夏區的朋友應該對譚鑫培公園比較有印象,那是由京劇鼻祖譚派創始人譚鑫培名字來命名的。業內更是有“無腔不學譚”的說法,到現在,京劇唱腔依然有武漢話味道。北京城裏流行的京劇帶著濃濃的“漢味”。

  譚鑫培生於京劇前身——漢調的發祥地武昌(現江夏),6歲隨父逃難到京、津一帶,11歲入金奎科班,23歲搭進“京中第一”的三慶班,師從掌班程長庚和湖北藝人餘三勝,兼武行頭目。譚鑫培鼎盛時期,入選清宮戲班,享受內廷供奉殊遇,慈禧“無譚不歡”;業界“無腔不學譚”。

  與其說他是改革京劇唱腔第一人,勿寧說這個湖北人將荊山楚水的靈

  秀、楚文化篳路藍縷和不甘平庸的創新精髓,融入了京劇國粹,最後定型為世界級文化遺產。

  梨園界尊譚鑫培為“富有思想的戲劇家”。在他手中,真正實現了“徽漢合流”

  獨特的身世使譚鑫培兼操京、漢兩地口音,得以將京話的升降調與湖廣的滑音同時並用,以之為基礎兼收秦腔、昆曲、梆子腔的音韻成分,又將京劇的腔調統一規范為湖廣韻、中州腔。這也是導致現今大北京城裏回蕩著充滿“漢味”的京劇。近代中國京劇樂師陳彥衡曾這樣評價:“從百年曆史看譚腔的流傳之深遠,譚鑫培完全可以與他同時代的歐洲音樂巨匠貝多芬、施特勞斯等相媲美。”

  “廿紀聲雷 傳震中華”--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

  記者從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發布會了解到,4月19日至22日,“京劇譚門”在大師隕落近百年後回鄂尋根。回首百年前的1908年,湖北水災,譚鑫培心系故鄉百姓疾苦,率清諸園來鄂演“義務劇”,三日所獲千金竟全部相賑。4月23日,是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紀念日,湖北省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局、武漢市文聯和江夏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廿紀聲雷 傳震中華”--武漢市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將在武漢舉行。

  在中央發文件弘揚傳統文化之餘,湖北省省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局、武漢市文聯,江夏區區委宣傳部合力促成了本次活動。相信通過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的舉辦,持續推進譚門京劇文化品牌的建設,進一步弘揚京劇國粹,能給湖北省軟文化領域帶來一次革命性的沖擊。並且

  本次活動在振興武漢戲碼頭,提升武漢文化軟實力方面將會帶來巨大的積極作用。

  據了解,根據活動組委會的安排,4月23日,將在江夏舉行開幕式、研討會、紀實文學《京劇譚門》第一卷首發儀式和在譚鑫培戲樓舉行的首場京劇演出;4月24-26日,將連續在武漢劇院演出三場;27日將在武漢大學舉行“戲曲進校園”經典展演;下半年還將組織兩個活動,一是6月-12月份舉辦“一代宗師”譚鑫培京劇藝術展;二是10月中旬,舉行武漢“江夏杯”第五屆京劇票友藝術節。

  本次活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全國政協京昆室作為活動特別支持單位參與其中,北京京劇院派出梅蘭芳劇團、青年團、一團及演出培訓中心參加,可謂陣容強大,名家雲集,更有北京京劇院譚孝曾、趙葆秀、王蓉蓉、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張慧芳等“九大頭牌”,也有以葉少蘭、孟廣祿、陳少雲、王平、馬小曼、劉子微等津、滬、漢等地名家,還有譚門七代傳人譚正岩、楊少彭等新銳,老中青同台獻藝、“戲碼頭”可謂是星空璀璨。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