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建設全域旅遊基地是湖南旅遊發展的新坐標

2017-04-2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陳獻春主任接受專訪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趙啟東 唐學偉報道: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把建設全域旅遊基地作為推動落實的重要抓手,充分體現了省委對湖南省情和現代旅遊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省黨代會召開以來,湖南省旅遊系統倍感振奮、深受鼓舞,通過召開湖南全域旅遊基地建設戰略研討會和全省旅遊工作會議、舉辦全域旅遊專題培訓班等方式,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思維定勢,用省黨代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記者:什么是全域旅遊基地?

  陳獻春:先介紹一點背景,全域旅遊是在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業發展面臨旅遊產品供給跟不上消費升級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跟不上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形勢這“兩個跟不上”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項重大的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7月18-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寧夏時指出:“寧夏發展全域旅遊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這既是對寧夏的肯定,更是對全國全域旅遊工作的肯定。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寫入2017政府工作報告。這標志著全域旅遊已進入國家戰略體系,將得到國家政策系統性保障。

  什么是全域旅遊?全域旅遊是把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的一種全新旅遊發展理念;是發揮旅遊業搭建平台、促進共享、提升價值的特殊功能,推動旅遊業與相關領域產業融合發展的全地域、全領域、全業態的一種旅遊發展方式;是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提出的實行全域旅遊規劃、全域資源整合和全域文明創建的一種區域旅遊發展戰略。

  晚清學者陳澹然指出:“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這說的是戰略思維。去年2月23日杜家毫同志帶隊到省旅發委調研時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現代旅遊發展規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找准發展短板,突出特色,打造亮點。今年1月16日,杜家毫同志參加張家界市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找准坐標、找到對標,在“錦繡瀟湘”全域旅遊基地建設中發揮龍頭作用。杜家毫同志講的也是戰略思維,目的是讓領導者走出思維局限,打開工作思路,培養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

  那么,立足湖南省情,運用戰略思維謀劃思考,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建設全域旅遊基地就是我省旅遊發展的新坐標。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把握全域旅遊基地建設的目標定位和基本內涵: 一是用世界眼光看湖南,建設全域旅遊基地就是要提升“錦繡瀟湘”旅遊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把湖南建成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二是放眼全國看湖南,建設全域旅遊基地就是要打造旅遊萬億產業,建成旅遊強省,在推進旅遊強國建設中起到先導示范作用;三是從湖南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看旅遊業這一重要抓手,建設全域旅遊基地就是要發揮旅遊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開放度高的特殊功能,在推動旅遊業與相關領域產業融合創新、開放合作中走在前列。

  目前,湖南省旅發委聯合省委政研室組織完成了《全域旅遊基地建設課題研究》,將結合《湖南省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和落實“十三五”旅遊規劃目標任務,著力在明確戰略定位、完善旅遊強省指標體系、堅持旅遊市場營銷先行、統籌旅遊空間布局、突出品質旅遊、構建旅遊創新發展平台機制等重要方面謀求戰略突破,提出從旅遊資源大省邁入全面小康型旅遊經濟強省,進而跨入現代化旅遊強省行列的戰略思路、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

  記者:為什么要建設全域旅遊基地?

  陳獻春:黨代會報告將全域旅遊基地作為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這是省委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抓好旅遊工作的行動指南。建設全域旅遊基地,具有三方面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從湖南省情看,湖南是旅遊資源大省,全省70個旅遊資源重點縣占全省122個縣市區總數的57.38%,縣域旅遊資源多、品位高、組合度好,發展全域旅遊優勢得天獨厚,前景廣闊。建設全域旅遊基地,是補齊縣域經濟短板的綜合抓手;

  第二,湖南省70%以上的優質旅遊資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羅霄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建設全域旅遊基地,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

  第三、從投資角度來看,當前旅遊業已進入大企業、大資本、大項目推動的“井噴式”發展階段。全域旅遊投資需求旺、

  領域廣、潛力大,全域旅遊跨界融合創新,撬動社會資本聚集投入,帶動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吸納和承接社會資本的重點領域,成為資本市場熱點。因此,建設全域旅遊基地,是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的重點領域。

  記者:怎么推進全域旅遊基地建設?

  陳獻春:推進全域旅遊基地建設,主要應從如下三方面發力:

  第一、發揮比較優勢,聚焦縣域謀劃全域。旅遊資源重點縣發展縣域經濟,關鍵是要立足縣域旅遊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有競爭力的旅遊產業。要把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抓手,努力在打造旅遊核心吸引物、加強旅遊目的地規劃建設、推動旅遊業融合創新、區域旅遊合作、全域旅遊目的地社會治理和文明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為推進脫貧攻堅和補齊縣域經濟“短板”作出積極貢獻。

  第二、堅持品牌引領、營銷先行,從旅遊客源地講旅遊目的地的故事。貼近旅遊市場需求,統籌推進旅遊客源地和旅遊目的地建設,實現旅遊市場細分化、旅遊產品特色化、旅遊營銷專業化和旅遊服務規范化。實施“錦繡瀟湘”旅遊品牌建設工程,全面系統整體推進 “錦繡瀟湘”核心品牌建設。以錦繡瀟湘•天下洞庭、錦繡瀟湘•南國雪峰等區域旅遊品牌為重點,按照區域聯合、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健全完善區域旅遊合作聯盟,堅持品牌引領,實施重點項目帶動,完善重大節會推進機制,做到統一旅遊品牌、統一規劃線路、統一產品開發,統一宣傳促銷、統一監管服務,實現區域無障礙旅遊。

  第三、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抓手,深入推進旅遊扶貧工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發揚湖南旅遊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積極主動作為,以武陵山、雪峰山、羅霄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為旅遊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大力開展全域旅遊示范縣與全省旅遊扶貧示范縣創建工作。全面總結湖南鄉村旅遊精准扶貧案例,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發動群眾實施旅遊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

  記者:您特別重視鄉村旅遊文創工作,請問湖南將怎樣推進鄉村旅遊文創活動?

  陳獻春:美麗鄉村、精准扶貧、供給側改革、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多項國家戰略的聚焦點和支撐點。去年湖南省共有各類農莊3000多家,其中有1760家聚集在長沙市,2015年這1760家農莊實現經營收入51.5億元,接待遊客2452萬人次,吸引各類投資32億元。

  當前,我們正處於“三代”疊加的時代,即大眾旅遊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和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要特征的眾創時代。鄉村創客是“三代”疊加的一種時代符號,引導創新的力量注入鄉村旅遊領域,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為解決鄉村旅遊運營難題的重要途徑,“鄉創平台”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今年4月初,我們創新舉辦的“創客,創造美好生活——移動互聯網鄉村旅遊創客大會,是一次我省旅遊主管部門、旅遊企業、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等多方聚焦湖南鄉村旅遊創客、攜手“築夢”的開端。湖南引進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和中國旅遊集團旅遊產業研究院共同組織開展鄉村旅遊創客系列活動,從本月開始首屆錦繡瀟湘鄉村文旅創客大獎賽啟動,以湖南及周邊為中心面向全國進行鄉村文旅創客項目征集;挑選優秀且與湖南鄉村旅遊趨勢相符的創客項目進入決賽階段,通過獎金及政策的扶持,引導創客們在湖南各區縣落地,充分激發鄉村旅遊創客創造活力。

  目前,湖南正在組織制定鄉村旅遊創客示范基地認定辦法,並以環嶽麓山大學城和馬欄山文化創意集聚區為重點,選擇旅遊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客源市場較好的鄉村,開展鄉村旅遊創客示范基地推薦認定,以文創引領環長沙都市遊憩帶和長株潭城市群鄉村旅遊創新發展。

  記者:湖南旅遊最值得向海外推薦,最吸引海外遊客的是什么?

  陳獻春:“錦秀瀟湘”名甲天下。宋代大詩人陸遊稱贊湖南“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湖南是旅遊資源大省,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最值得向海外推薦、最吸引海外遊客的有五個方面:

  一是湖南山水風光秀麗。湖南省森林覆蓋率高達59.57%。湖南“一湖三山四水”既是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也是重要的山水風光資源。西南東三面為武陵-雪峰山、南嶺山區、羅霄-幕阜山區“三山”環繞。境內湖泊河流眾多,有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 母親河湘江吐納諸流、逶迤北去,八百裏洞庭浩浩湯湯、氣吞萬裏,七十二峰衡嶽雲蒸霞蔚、連綿巍峨,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千岩競秀、林翠峰疊,世界自然遺產崀山丹霞地貌燦若煙霞、瑰麗如畫。

  二是湖南曆史文化厚重。有嶽麓書院、韶山、嶽陽樓,鳳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等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這裏長眠著中華民族的先祖炎帝和舜帝,留下了屈原、賈誼、朱熹等曆代文人墨客的經世之作,走出了曾國藩、左宗棠、黃興等眾多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這裏還是新中國的開創者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等一批領袖人物的故鄉。這裏的“影視文化”“歌廳文化”“酒吧文化”“休閑文化”“動漫文化”“湘菜文化”全國馳名,《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天門狐仙》《魅力湘西》、《煙雨鳳凰》、《飛天蘇仙》等旅遊演藝節目點亮了遊客的夜間生活。

  三是湖南民俗風情濃鬱。漢民族傳統的花鼓戲、湘昆、年畫、常德絲弦和皮影戲,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居住著苗、瑤、侗、土家等少數民族,世界文化遺產——土家族土司王的王城遺址老司城曆史悠久、名震天下。苗族聚居的鳳凰古城、土家族聚居的芙蓉鎮、侗族的風雨橋,其建築藝術別具一格,獨特的雪峰山花瑤服飾和江永女書文化讓人歎為觀止。侗族大歌、苗族鼓舞、儺戲等都是湖南民俗文化的精粹。

  四是湖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湖南地處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與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一帶一部”特殊區位,高鐵、城際鐵路、磁懸浮列車、高速公路、航空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承東啟西、聯南接北,十分便捷。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在長沙黃金交彙,已開通高速鐵路1296公裏。長株潭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行;已開通高速公路6000公裏,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居國內前列;擁有長沙、張家界等七個機場, 目前,長沙高鐵站至黃花國際機場的磁懸浮列車線已開通,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已開通國內外航線110多條,其中已開通往來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的53條國際航線。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挺進全球空港百強,位列全國第12位、中部第1位。

  五是湖南旅遊發展成就引人矚目。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加快旅遊強省建設,全省旅遊業增長領跑宏觀經濟,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旅遊產業實力進一步增強,旅遊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去年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5.6億人次,同比增長18.3%;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4707.43億元,同比增長26.79%。今年一季度全省累計接待遊客1.4億 人次,同比增長19.01%;實現旅遊總收入1147.71億元,同比增長23.67%。目前,全省有張家界、崀山、老司城3處世界遺產;有A級景區297家,其中5A級景區9家;星級飯店461家,其中五星級19家。萬豪、希爾頓、威斯汀、洲際、凱賓斯基等一批國際品牌旅遊飯店在長沙落戶;共有旅行社844家,其中出境遊組團社77家,注冊導遊1.96萬人。湖南旅遊業對全省GDP、稅收和就業的綜合貢獻率分別達到9.71%、7.6%和11.17%,旅遊業已成為新常態下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

  湖南正在成為國內外著名旅遊目的地。歡迎海內外旅客來湖南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湖南一定會給你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崀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現已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