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精准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率先脫貧

2017-04-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唐勇平 齊寧 通訊員麻建成 張耀成報道: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貧”首倡地,近年來,湖南花垣縣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從人、才、物、信息等方面,多方支持十八洞村發展“五小經濟”,全村2016年實現了如期脫貧,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旅遊扶貧重點村”等10多項殊榮,一系列精准脫貧故事已被傳為佳話。“今年,又增植了一批桃樹,確保認領桃樹采摘權的幫扶舉措得到更有效地實施。”4月15日,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春意盎然、桃花飄香。扶貧工作隊員龍志銀聞香發感慨:“脫貧之樹也要‘花兒常開’,要鞏固好‘精准脫貧’。”

  小養殖:“豬嫂”成了示范

  圈滿豬仔、園滿豬娘。走進十八洞村仔豬養殖場,80多頭能繁母豬正在梨園裏沐陽、嬉戲,片片飄落的梨花將它們打扮成了“花豬娘”。主人龍英促,因養豬“有一套”,被村民譽稱“豬嫂”。詢問她養殖情況,她充滿感激:“我得到了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已有存欄豬320多頭。”問及收入,她高興地說:“去年,賣豬仔2000多頭,收入有70來萬呢。”如今,龍英促的養殖場已成為黨員帶頭產業示范基地,在她的帶動下,村裏養殖戶已達120多戶。

  小餐館:“光棍”榮升老板

  “每人30元,菜不夠可以添,但不能浪費。”來到十八洞村“巧媳婦農家樂”,服務員熱情地報價。小餐館老板施全友,2年前,他還是一個外出打工的光棍漢,在駐村扶貧工作組的支持下,他回鄉開了小餐館,頗豐的收入讓他結了婚、脫了單。今年,他采取入股分紅的形式,帶動5位村民合夥經營,自己成了餐館的“董事長”。小餐館平均每月接待遊客1000名左右,月收入30000元以上。村裏還有5家小餐館像他們一樣,正常營業。

  小買賣:“老弱”門前立業

  這裏有剛從山上采來的雞耳菌,買點么?”走近村裏小買賣攤點,78歲的阿婆石六花熱情地招呼生意。筆者掏出20元,樂意地把這份難尋的山珍買了下來。順著老人的攤點數過去,有10多位70歲以上的老人在兜攬生意。賣的東西有涼粉、涼面、米豆腐,豆豉、板栗、茶葉蛋。一位叫石蘭珍的婦女告訴筆者:“去年,在浙江打工,收入雖然多一點,但照顧不到家裏的孩子和老人。所以,今年回家,在村裏做點小買賣,月收入雖然只有2000來元,但卻可以照顧孩子和老人。”目前,她白天做買賣,晚上照顧孩子。

  小手工:“繡女”吃香海外

  “我在縣城幾家公司為社員聯系苗繡訂單。”在十八洞村苗繡專業合作社,找到理事長石順蓮,這位頭發花白、已經退休的村支書仍在為民操勞。她說,在扶貧工作組和縣婦聯等的幫助下,創建了苗繡合作社,54名社員經過培訓,發揮苗繡特長,通過訂單銷售實現月收入1500元以上。一名叫龍巧珍的婦女經過手工實踐,繡技大為精進,今年,被福建一名老板聘去當技工,包吃包住,每個月4000多元工資。說著,她把從公司領來的4件苗服樣品拿給我們欣賞,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盡力提升質量、爭取訂單,讓剛獲得的‘湖南省婦女手工編織就業創業基地’牌子亮起來。”

  小果園:“馨香”潤澤全民

  “采摘編號:201311315619;認領人:丁樂玲;結對農戶:施成富。”走近十八洞村梨子寨,在開滿鮮花的桃樹上,是采摘權認領牌。近年來,扶貧工作組創新扶貧方式,通過微信、網絡等手段倡導“認領桃樹采摘權”幫扶措施,先後有3800多名愛心人士以300元或418元的金額,認領桃樹采摘權。累計引進幫扶資金170餘萬元。今年,為保證享有采摘權的愛心人士有足夠采摘的鮮果,工作組協同村支兩委在村民房前屋後的土地上補植桃樹3200多棵,同時,開辟集體經濟小果園,種植新桃樹4000餘株。小果園帶來的福音已惠及全村225戶村民。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