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孔學姣
6月6日,蘭考縣葡萄架鄉董莊村蜜瓜種植戶翟永軍特別高興,在當日蘭考縣首屆蜜瓜節評比中,他種植的重達4.05公斤的蜜瓜被評為“瓜王”。前來參加蜜瓜節的客商豎起大拇指,直夸“蘭考的蜜瓜比蜜甜”。
蘭考縣首屆蜜瓜節,是省農業科學院與蘭考縣政府聯合舉辦、葡萄架鄉政府承辦的。說起兩者的結合,這里還有一段“姻緣”。
2012年,省農科院啟動“院縣合作共建農業科技成果綜合示范縣”工程,即在全省糧食生產區和特色農業產區,創建5個農業科技成果綜合示范縣和20個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基地縣。2015年年底,省委組織部派省農科院科技成果推廣處的張玉楊到蘭考縣任分管院縣共建的副縣長。
張玉楊在走訪調查中得知,葡萄架鄉地處黃河故道,單純種植糧食作物收益低。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她請來院里園藝研究所的專家進行“會診”。專家把脈:當地土壤透氣透水性好,日照充足,雨熱同期,非常適宜蜜瓜類作物種植。同時開出了“兩瓜一菜”的“藥方”:依托當地農民種植合作社發展優質果蔬,實行“一年三種三收、兩瓜一菜”的全年栽培計劃,即早春甜瓜、秋延甜瓜、越冬蔬菜的種植模式,確定在該鄉杜寨村建立蜜瓜種植基地。
好品種、好技術是農科院的優勢。張玉楊請來了院里園藝所、經作站、科技成果推廣處的專家,以及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在基地示范引進推廣園藝所培育的眾云系列甜瓜新品種;推廣肥水一體、多層覆蓋、果實套袋等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實現甜瓜的有機綠色生產,并通過政府牽線,引導蘭考蜜瓜和超市、批發市場對接,形成訂單種植。經過一年的努力,杜寨村發展了1000余畝、600多座大棚蜜瓜,棚均產量達4000公斤以上,農民的畝均收益也從以前的2000元,變成了現在的2萬元。
“省農科院與蘭考縣政府圍繞培育支柱產業,以產業帶動,共同打造高品質的蜜瓜生產基地。”省農科院黨委書記魏蒙關對此贊不絕口,“院縣合作共建,探索出了‘科研+合作社+農戶’的技術轉化模式,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活力。”
在蜜瓜節開幕現場,葡萄架鄉黨委書記岳建河向記者談起今后發展蜜瓜的思路:引導群眾有序發展蜜瓜種植,形成規模效應;利用縣政府引進的恒大集團投資建設3000座大棚,以杜寨村蜜瓜種植基地為中心,輻射周邊韓湘坡、賀村、趙垛樓等10多個村莊,力爭年底種植蜜瓜1萬畝。
省農科院科技成果推廣處處長衛文星介紹,目前,省農科院正組織專家對蘭考農業產業發展進行科學規劃調整,通過招商引資和培育當地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大力發展優質花生、草畜、果蔬等產業,以畜牧產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
3月27日,蘭考成為河南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脫貧以后怎么辦?“脫貧不是終點,小康才是目標。蘭考的蜜瓜比蜜甜,百姓的生活甜如蜜,通過院縣共建、產業帶動,讓蘭考的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每家每戶都有致富門路,是政府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張玉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