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地市简讯

“一盤棋”聚攏“新宜萍”

2017-08-08
来源:江西日报

  本報記者 鐘 瑜

  新余、宜春、萍鄉,歷史同源,文化同根。在地理區位上,山水相連;在產業結構上,優勢互補;在發展模式上,各具特色。

  2014年3月,省委、省政府著眼全局、審時度勢,出臺了《關于支持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了贛西“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發展定位。省政府先后在新余、宜春、萍鄉召開了支持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工作推進會,希望把贛西打造成江西經濟的重要增長板塊。

  “把握優勢,搶抓機遇,對內融合,對外融城,大力實施贛西合作試驗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在全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區域一體化。”成為“新宜萍”三市干群的共同心聲。

  “新宜萍”三市牢固樹立“一盤棋” 發展理念,打破本位主義、地方保護主義,突破體制機制束縛。依托項目建設,共同推進袁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平臺、贛西科技專家服務網絡平臺,推進贛西旅游合作聯盟、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警務合作,推進贛西區域循環經濟試點、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三市間城市快速干道建設等。

  如今,“新宜萍”三市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分工協作體系,產品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由中心城市向腹地以及鄰近城市流動。不但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一些具有自身優勢的區縣,很快成了各種經濟要素新的聚集點。

  “新宜萍”地區文化同源,市民對“新宜萍”城市一體化期望較高,熱情較足。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積極布局,三市認真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加快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同城化,建立健全三市公共服務應急合作機制,加強公共安全、戶籍管理、通信信息、醫療教育、住房就業、工傷保險、基本養老等公共服務合作,不斷強化贛西區域“同城效應”。城市群一體化的趨勢日益顯著,新的區域經濟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加快創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向東對接南昌大都市區,打造豐(城)樟(樹)高(安)縣域發展示范區;向西對接長株潭城市群,共建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推進區域中部贛西(新余)跨行政區轉型合作試驗區建設,構建我省堅強有力的“西翼”。

  推進“新宜萍”城際鐵路、長沙至贛州客專、新余至吉安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萍蓮高速,加快建成S314樟排線明月山至黃芽嶺段等通道工程。進一步強化明月山機場在贛西的航空樞紐地位。

  合力推進贛西三校戰略合作,組建贛西片區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贛西片區智庫項目協同研究平臺,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共建、學分互認、人才互用等合作機制。實現三個學院的學生互選課程,同樣可以獲得學分;圖書資料等軟硬件設施可以共享;優質教師隊伍交流輪崗,讓三地學生享受更好的教師資源等。

  深入開展警務合作,推出“打擊違法犯罪、反恐處突維穩、情報信息交流、項目共建共享、警力資源共享”等5項主要合作內容。同時,建立贛西三市警務合作聯席會議制度,由三地公安局按年度輪流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每半年召開一次工作會議。

  “新宜萍”城市經濟一體化,需要強有力支柱產業的支撐。前不久召開的第三屆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區域合作會議,提出了加快推進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建立贛湘花炮合作示范區。在瀏陽與上栗交界處、萬載株潭等地,以共建等模式共同打造贛湘花炮合作示范園區,為贛湘兩地從事花炮科研、生產、銷售提供高起點專業合作平臺。加強技術和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舉辦國際花炮文化節等系列活動。探索建立贛湘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新宜萍”城鎮密集帶與長株潭城市群深度融合,務實推進贛湘區域全面合作,構建贛西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新宜萍”三市意識到,贛西要有更大作為,一體化發展刻不容緩。三市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十大扶貧工程,大力推進搬遷、保障、健康脫貧,協調解決贛西區域內貧困群眾脫貧問題,不讓一戶老百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掉隊。因地制宜培育各具特色的脫貧攻堅產業體系,力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新宜萍”一體化建設既是我省西部城市化建設的大膽嘗試,更是我省經濟實現騰飛的重要戰略舉措。三市抓好主城區的相向發展,即各市建成區在發展過程中彼此接近,這樣才有利于發揮集聚效益,節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全面深化贛西旅游產業區域合作,推進旅游大項目建設,做強贛西三市旅游品牌,構建贛西精粹旅游圈,打造贛西旅游黃金走廊和國際知名養生休閑勝地,加快贛西旅游整體融入長江經濟帶,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休閑生態“后花園”。配合成立“江西武功山(明月山)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規劃、品牌、門票、線路、營銷“五統一”,重塑武功山“江南三大名山”形象。

  “新宜萍”三市合作共建生態文明“贛西樣板”。共同構筑以武功山、九嶺山為南北生態屏障,以袁河流域為生態廊道的贛西生態空間。建立贛西三地袁河河長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和碳排放交易平臺,建立贛西區域循環經濟聯合發展機制等。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