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中),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右),湖南省長許達哲出席總決賽。
112個國家的145位參賽選手在漢語橋舞台上歡聚一堂。
銅官陶瓷傳承人之一的譚冀超老先生(左)給漢語橋選手教授中國陶瓷制作技藝。
每年盛夏,在長沙都會出現一群讓國人刮目相看的外國人:他們身着漢服,說一口流利地道的普通話,友好而禮貌。他們就是到長沙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決賽的選手。
7月11日,來自全球112個國家的145位大學生應邀來到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參加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歡迎式。一年一度的“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復賽、決賽正式拉開序幕。不同國家的青年們打破語言的束縛,用中文相互交流,在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中一片歡聲笑語。隨後他們將來到賽事舉辦地長沙,過五關斬六將爭當“漢字英雄”,用心中獨特的中國情結表達着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包括“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和“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從2002年啟動至今,已吸引120多個國家的上百萬名青少年參加活動,被譽為漢語的“奧林匹克”,是聯接世界的“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已成為國際人文交流領域的重要文化品牌。
香港商報記者趙啟 東何雯
蘇丹選手榮獲冠軍
8月12日,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總決賽暨閉幕式在長沙舉行,參加總決賽的全球5強選手是從112個國家的145位參賽選手經過“過橋賽”、復賽、決賽遴選出的漢語佼佼者。經過激烈角逐,來自蘇丹的選手趙之行選手脫穎而出,奪得本屆“漢語橋”比賽的總冠軍,並獲得“漢語之星”的稱號。
決賽現場緊張而激烈,5位選手展示出超高的漢語水平。在“我的朋友圈”演講比賽環節,馬來西亞選手沙米爾分享了外公熱愛中國文化和情深意切的家庭故事,令全場觀眾為之深深打動;美國小伙穆宸鵬化身“養生專家”,分享他令人酸爽的養生經歷;德國選手何本德為我們講述詩歌為紅娘,讓他和一位熱愛中國古典文學的姑娘結識並相愛;澳大利亞選手劉思遠的孔雀舞優美而有靈氣,她立志要成為澳洲的楊麗萍,讓澳大利亞人聽到最美的中國聲音,看到最美的中國舞蹈;蘇丹的趙之行分享如何擁抱快樂,成為一個制造快樂的人,積極向上的人。
最後一輪比賽“巅峰對決”中,兩位晉級選手沙米爾和趙之行各有90秒的時間輪流答題。兩位選手均展現出了深厚的漢語和中國文化知識功底,他們沉着應對,比分交替上升,現場觀眾不禁為之時而緊繃神經時而歡呼喝彩,最終來自蘇丹的趙之行摘得本屆比賽總冠軍桂冠,他也是“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開賽以來第一位問鼎總冠軍的非洲選手。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為總冠軍頒獎並發表講話,他勉勵在場的所有選手,你們肩負重大的使命,是“漢語橋”上的先行者。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就能實現人生價值。夢想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都有着不一樣的意義,他希望“漢語橋”這座牢固的橋,能引領人類走向和平,走向大同。
湖湘文化折服萬千選手
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自2002年來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從2008年第七屆起,決賽落戶湖南。今年第十六屆“漢語橋”恰逢入湘十周年,十年里,三湘四水都留下了漢語橋選手的身影。湖湘文化也在漢語橋這些文化使者的傳播中,走向世界各個角落。
長沙銅官窯是中國唐朝彩瓷的發源地,也是漢語橋選手經常光顧的湖湘文化體驗點。8月8日,來自106個國家的150位“漢語橋”選手在銅官窯現場親手觸摸了一把松軟的銅官陶土,在轉盤上握捏出自己心中中國瓷器的模子。
在此之前,未能晉級決賽的選手們參觀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隆平水稻博物館、橘子洲頭和岳麓書院等地,感受湖湘魅力。
在隆平水稻博物館,選手們觀看了《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兩部影片。影片借助240度全息影院、真人比例幻影成景、動漫等高科技展示手段,結合文物、場景、雕塑,展示了袁隆平院士的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展現了中國雜交水稻科技科研成果和中華民族深厚的稻作文化。
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選手百靈表示:“我感覺自己回到了那個時間,每個事情都發生在我的腦海里,袁隆平真的在跟我們說話,我有點想哭了,非常地感動。我特別喜歡歷史,喜歡參觀博物館,看一些古老的事物,去一些古老的地方,可以更深地感受中國的文化。”
選手們還參觀了橘子洲頭和岳麓書院。岳麓書院之旅讓選手們尤為興奮,親身感受過“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氛圍的選手們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了解。緬甸選手陳豪波表示不虛此行,將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知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兩天學到的,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文化體驗活動結束後,未晉級決賽的選手陸續踏上歸途,他們也將带走對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對中華文明的眷戀,回到自己的國家,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
漢語水平震撼中國觀眾
“漢語橋”被堪稱漢語界的“奧林匹克”,其水平之高、難度之大、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俄羅斯選手雷娜塔就表示,“今年六月,我在俄羅斯的‘漢語橋’選拔賽中獲得了第六名。這個比賽在俄羅斯競爭很激烈的,因為俄羅斯人漢語水平很厲害,光在我的大學就有六百人學中文。”
實力不凡的“漢語橋”選手們,對漢語詞匯信手拈來,對中國文化了如指掌,比賽過程中展示出來的多才多藝和漢語水平折服無數中國人,給中國觀眾带來了精彩的視聽盛宴。
本次比賽從漢字出發,考題涵蓋字、詞、句、詩,文學、歷史和地理等內容,涵蓋范圍廣。在非洲賽區的冠軍爭奪賽中,“一字沖關賽”環節讓現場的觀眾目瞪口呆。規則要求選手從“百字牆”上抽取一個考題字,然後回答由這個字衍生出的七道考題。才學漢語幾年的選手能順利過關嗎?答案是肯定的。來自南非的選手凱利抽到了“詩”字,她表示最喜歡的詩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通過題目和兩位文化使者的介紹,她體會到了中國詩詞中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之美。抽到“金”字的摩洛哥選手陳安憶表示在學習漢語的道路上也要有“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精神。馬達加斯加選手何耀飛通過武術,推開了中國文化之“門”。來自貝寧的選手萊昂通過“圓”感受到團圓是中國人亙古不變的主題。蘇丹選手趙之行在“福”的考題中體會到了在中國文化里“福”字的獨特地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來自埃及的選手瑋琪從一撇一捺的“人”字中學習到了它的廣泛寓意。
隨後的行令挑戰賽的“同部首令”要求選手說出一個兩字詞語,這兩個字的部首需相同,且兩個字不能相同。這一高難度題目也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這樣的題目就算我來答也沒轍”,“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的漢語白學了”,“我的語文是體育老师教的”。然而,蘇丹選手趙之行和埃及選手瑋琪的表現卻驚呆觀眾。他們你爭我奪妙語連珠,最終來自蘇丹的趙之行最先到達終點獲得本環節勝利,成為非洲洲冠軍。
漢語情緣點亮人生夢想
每個登上“漢語橋”舞台的選手都是當之無愧的“漢字英雄”,他們用堅強的信念和拼搏的汗水鑄成了他們無悔的青春。他們的人生,也因為中國文化的理解與熱愛,變得閃亮,變得與眾不同。
今年20歲的孟加拉國選手王亞美說,起初學習漢語主要依靠聽中文歌、看中國電視劇和中文書,後在云南师范大學深造漢語六個月,目前研習中文已六年。“難在發音和聲調,多音字讓人煩惱。但我喜歡中國成語,四個字講出大道理。”王亞美的“中國夢”不是學會說一口爐火純青的中國話,而是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她已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將于9月進入上海復旦大學攻讀醫學學士學位。“我深愛中國,希望用在中國所學帮助更多的人。”
與王亞美一樣,自學漢語三年的阿拉伯選手牧沙也選擇在中國學醫,攻讀浙江大學腫瘤內科研究生。“剛開始每天只學三個詞語,現在會寫2500多個漢字。”牧沙說,他想創建一個中國文化傳播中心,讓更多阿拉伯人認識中國和中國文化,讓更多年輕人學漢語。
帅氣的外表加上會講德語、中文、英語、法語和拉丁語五門語言,德國學霸何本德成為本屆“漢語橋”賽場上一顆閃亮的新星。學習漢語僅兩年半的他就斬獲歐洲賽區的冠軍,成為首個拿到全球總決賽“入場券”的選手。2014年至2015年,何本德參加了慕尼黑工業大學交換生項目,來到清華大學中文系專門學習漢語。在清華大學期間,何本德不僅變得獨立,還結識了現任中國女朋友。這對戀人在清華大學亞洲青年交流中心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談及未來,何本德想成為一名工程师,並計划到中國工作,跟女朋友建立一個開心、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