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書記。
漳州是福建最南端的一個城市,緊挨着廈門,土地面積1.2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人口505萬。在如今的漳州,“生態+”模式的內涵和外延正不斷變得豐滿和生動,“看得見風景、摸得到幸福、載得動夢想”的富美新漳州建設文章正不斷做大做實。香港商報記者田琴 呂斯達 葉晴
綠色是漳州最鮮明的發展底色
美人蕉航拍·游斐淵攝。
近年來,漳州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總書記當年在福建工作時提出的建設“生態省”的戰略部署,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清新福建”的要求,按照自身的城市發展定位,探索“生態+”模式,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我們講生態,不光是種花種草種樹,還有水、空氣,這些都是最大的、最普惠的民生。我們注重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提升,做好“生態+”的文章。”漳州市委書記檀云坤表示。
在檀云坤看來,所謂“生態+”,就是生態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旅游項目、防災減災、民生工程、歷史文化等融合,推動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城鄉環境轉型升級,生活品質轉型升級和城市品位提升,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融合,不斷延展“生態+”效益,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農村讓城市更向往。
打造“生態+”先行示范工程
漳州市。
在實踐中,漳州市把“生態+”具體化、項目化,把中心城區“五湖四海”項目建設作為“生態+”的先行示范工程。“五湖” 就是碧湖、西湖、西院湖、南湖和九十九灣湖;“四海”就是萬畝荔枝海、萬畝香蕉海、水仙花海和四季花海。
檀云坤表示,“生態+”關鍵是做好融合文章,讓生態投資成為有效投資,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提出的,現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在組織實施的“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要求。
讓百姓看得見風景摸得着幸福
探索“生態+”模式,漳州已經嘗到了甜頭。檀云坤表示,首先是發展速度快了,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全省首位,今年1-8月繼續保持第一。其次,營商環境好了,“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生態好了,環境好了,招商也相對容易了,一些好的項目、好的企業主動找上門來了。與此同時,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強了,群眾真切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带來的福利,“生態+”加出了獲得感、幸福感。市民說是:“有形的風景就是‘生態美’在眼前流動,無形的風景就是‘幸福感’在心中流淌”。
“‘生態+’模式的漳州探索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檀云坤表示,將進一步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作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堅持吃生態飯、做生態事、走生態路,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建設富美新漳州。
“五湖四海”迎賓朋,花樣漳州等您來。檀云坤真誠邀約,歡迎朋友們到漳州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