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商报专稿

江川農場領先搶跑秋收稻米早上市 割曬“一哥”杜勇三鐮賺回3700萬

2017-10-31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通訊員 張雷 實習記者袁金杉報道: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黑龍江江川農場的水稻割曬“一哥”——杜勇,今年9月4日,喜開了黑龍江墾區水稻割曬的第一鐮。比墾區第二鐮早了整整8天。9月12日,別人剛開鐮,他家大米就上市了,北大荒“頭米”,拍出了1888元的“天價”。 9月13日,他家240畝的水稻秸稈打包完畢。9月15日秋翻地告捷。11天,他就從容的搞定了秋收。割曬“一哥”杜勇三鐮賺回3700萬

  截止9月30日,農場水稻割曬面積站農場總面積的60%,18萬畝。秋收開始26天,農場累計銷售水稻7.87萬噸,上市大米 4.2 萬噸。10月11日,農場30萬畝水田收獲全面線告捷。2017年,農場割曬拾禾面積18萬畝,按照水田割曬拾禾同比直接收獲降損率5-6%。全場割曬預計可以多收獲水稻5400噸。以1.4元的市場價計算,種植戶們可直接增收1500多萬元。

  與此同時,割曬收獲的水稻水分15%左右,直接能夠達到收購的標准。不用晾曬,不用烘幹,比直接收獲19%左右的水分,可節省晾曬烘幹費用1000萬元。秸稈打包,可為職工節省田間清理費用86.4萬元。全民水稻早上市,同比糧庫銷售每公斤至少增收0.1元。全場割曬拾禾水稻增收1080萬元。

  江川農場 北大荒水稻割曬“一哥”

  “想做賺大錢,江川必須從心上、手上、和網上牢牢攥緊‘三把鐮’,心上的是多元互動,提升市場意識的‘產業(鏈)鐮’。手中的是割曬拾禾加快大米上市的‘技術鐮’。空中的是網絡銷售大米增收的網上互(聯)‘鐮’。三鐮齊動,方能事半功倍。”江川農場場長李國鋒在談起三年前未雨綢繆對抗市場需求個性化和水稻降低保護價的這場“賭局”,終於長出了一口大氣。

  “‘一割’成就‘一哥’,是江川用多年時間打造了三把“鐮刀”,割掉了思想禁錮和傳統觀念,真正通過轉調結合、精准供給、對接市場,‘搶跑’ 供給側改革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效能釋放。”管理局副局長曹祚東用點睛之筆,回答了一眾人的焦慮和疑惑。

  心中“一把鐮”, 割掉枷鎖做“一割”

  “明年,高低都要割曬,等枯霜子的習慣必須改。”10月2日一大早,農場第二作業站職工黃岩,望著田裏被整夜大風刮落的一地稻穗,心情沉重。

  在很多人看來,他和杜勇在一個作業站、一塊地、一樣的品種、一樣的種植,卻在產量、整地進度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特別是水稻銷售價格:他與杜勇1.54元每斤銷售的價格對比,一噸就差了260元,100噸就是2.6萬元。

  “其實不是其他兄弟農場慢,而是我們先搶跑了,一搶就是三年多。2015年圍繞如何提質降耗搶市場大規模座談研討;2016年,利用典型引路挨作業站、挨家挨戶做割曬早上市的思想工作;才有了2017年割曬的60%,才有了2018年割曬的高呼聲”江川農場場長李國鋒對現在農場職工整體市場意識提升過程,始終意味深長。

  2015年起,面對墾區稻強米弱的迷局。在江川看來,必須解放思想,跳出墾區看江川。通過論證,相比五常大米的品牌口碑、慶安大米的多重認證、盤錦大米的地域積溫的優勢。墾區則在優質的生態環境、肥沃的黑土地、現代農業綠色種植、全場機械化發展和先進的技術措施上優勢明顯。

  特別是水稻割曬拾禾兩段式收獲技術,是江川農場首創,完善普及近20年。建三江、寶泉嶺、友誼、七星等管理局農場多次來學習,並進行普及推廣。

  而農場則通過不斷的完善提升割曬技術和環節聯動,真正借助二三產業互動,以連續多年,讓江川大米早於周邊地區7天左右,第一個開鐮收割、第一個大米上市,第一個成為登陸全國節慶市場的黑龍江大米,水稻價格適中比直收高0.1元。同時,也成為農場種植戶從“賣的好”倒逼“種的好”的動力支柱。

  經過脫胎換骨式的思考和實踐後,首次將割曬拾禾上升到保障“糧頭食尾”發展的戰略地位。真正作為直面種植業一產獨大、保護價持續走低、中低端稻米拓展空間不足、品牌影響力不強、各地“旱改水”面積突飛猛進、市場競爭壓力巨大等等現狀問題的切入點。

  為此,該農場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找市場、提品質、降成本、增效益”的18個字的整體發展思路,積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轉變生產方式和調整品種結構,全力推進2017年“種植種子田10萬畝,優質品種10萬畝,特色有機品種10萬畝”的三個一格局。同時,提早按照割曬要求做好中早熟品種的連片區域布局和水稻“橫插豎割”准備工作,只待秋收。

  手中“一把鐮”, 割出效益做“一哥”

  然而,對於農場第三作業站水稻植戶王金剛來說,不但秋收完全沒壓力。而且,他還在9月份從昔日“農忙”到今日“農閑”的轉變中,看出了好多不簡單!他給自己算了兩筆好賬:

  第一筆是表面賬:表面看割曬拾禾是兩遍活,割曬每公頃300元,拾禾加接粒每公頃1000元。而收割機直接收獲加接粒每公頃才1000元,看似是花了兩遍錢,費了兩遍事,還多花了300元。這么一看“精明”人肯定選擇直接收獲。

  第二筆是深層賬:綜合考慮收獲時間、收獲速度、收獲損失率和銷售價格等因素,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往年自己直接收獲損失率在8-10%,而今年的割曬拾禾則控制在了3-4%。每畝地割曬拾禾同比直收降損達到5-6%。

  同時,他的稻子一割曬就被客商盯上了,直接付了定金,因為割曬的水稻不用烘幹,水分適宜,可以給客商和農戶節省大量的烘幹費用。三天後,雙方最終按照每斤1.5元的價格一次性出售,賣了27萬多元。

  水稻銷售後,地裏的秸稈由泉林紙業派車派人進行秸稈打包並運走,秸稈每噸價值480元計算,一公頃水稻田出3噸秸稈,每公頃整體效益達到1440元,同時,節省了清理秸稈的人工費用150元。這一算,割曬確實有賬算。

  “割曬割好了是神話、割曬不好是笑話”,再好形勢面前,江川農場時刻保持冷靜。因為水稻割曬必定是“靠天吃飯”的作業模式。始終在保障晴好天氣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因為沒有好天、就沒有好水稻、更不會有好秸稈、好大米和好的效益。所以農場在對割曬的水稻成熟度,有著嚴格要求的同時,對於割曬地塊全面執行農場、作業站、農戶三方確認機制,堅決杜絕“傷鐮”情況發生,給農戶帶來損失。

  網上“一把鐮”,割開市場爭做銷售“一哥”

  9月18日,農場十五站職工吳喚明將自家的18噸長粒香送到了大米加工廠,與以往直接賣水稻不同,他將加工好的大米拉回家,放到了網上和朋友圈裏銷售。僅“雙節”期間,就銷售大米禮品裝300多盒。

  “水稻割曬早、大米品種品質好,大米網上銷售就更好” 吳喚明對自己的小買賣信心滿滿。 如今在江川,在農場電商中心指導下,開始自主營銷的民間經紀人已達90多人。同時,很多職工開始借助江川牌的主品牌優勢,又注冊了“鄉樹灣”、“ 侯金利”等一批鴨稻米、蟹稻米等特色大米子品牌,借助北大荒頭米1888拍賣的宣傳效應,讓大米走出去。

  “天津40箱、貴州1箱。”10月6日一大早,雖然郵局沒開門,但在EMS大廳門口等著發貨“賣大米的”已經排起了隊。“以前每天就幾單,如今一天幾百單,都是給客戶郵,農場的全民大米比賽真是太火了”郵局攬貨員張洪濤一邊打單一邊高興的說。

  職工電商戶、郵局快遞提到的“大賽”,是江川農場在9月20號啟動的全面銷售大米比賽。銷售冠軍最高3萬元,所有單項獎累計獎金將達到15萬元。

  “如何拿到獎金,必須賣的好,咋能賣得好,必須種的好。”在史無前例的大獎背後,是農場推動職工加速自主營銷、主動對接市場的無形之手,是少賣水稻、多賣大米,創意營銷,加速銷售的指導效應。

  “高手在民間,大米賣上天”。最終還是一斤大米6元錢的銷售價打敗了一斤水稻的1.5元。實踐證明,真金白銀是讓種植戶們的大腦真正開竅的最好辦法。

  9月13日,紅興隆2017年秋收工作現場會在江川農場召開,第一現場看割曬。9月23日,寧夏農墾看割曬;9月24日,南京市糧食、南糧集團看割曬、品頭米。9月30日,上海“金融時代”雜志、萬和證券,實地了解割曬和研究背後帶來的效益鏈。10月4日中秋佳節,來自北京、南京等地的15名遊客包車一行,來到江川農場開啟他們的大荒秋收之旅。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