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用電成本”、“規范項目收費”……11月2日,長沙市委、市政府集中發布“工業30條”首批細則,共94項文件及內容,其中細則及方案共74個,直接執行條款20項,既有對部門政策的梳理匯總,也有對以往政策的完善補充。
作為落實落細“工業30條”的首批文件,此次集中發布的重點是74個文件,共分成20大類,涉及25個單位,其中包括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人社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總工會、市工商局等9個市直單位,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等13個工業園區,長沙移動、長沙聯通、長沙電信3家運營商。
這意味着,一張內容更具體、流程更清晰、責任更明確、措施更精准的振興長沙工業實體經濟的“施工圖”正式出爐。
關鍵詞·用電
智慧用電平台建成,企業每年或可節省近70萬元
長沙市經信委已推出《關于“建立長沙智慧用電管理服務平台”的實施方案》《關于“進行電力直接交易”的實施細則》,目前智慧用電服務平台已經建設完成。
該平台將互聯網技術、計算機、電力專業技術融為一體,通過特定的智能傳感器,將電量、電壓、電流、溫度、功率等電氣安全數據實時上傳至云平台,實現對工業企業電能在線監測和數據采集,能利用大數據,通過服務軟件對企業用電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將企業用電管理引入“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專業化”的智能化管理軌道,實現企業“安全、經濟、高效”用電目標。
據介紹,一般供電類型為1-10KV大工業用電、工作時間為5天8小時制、變壓器容量為3750KVA、電工4人的企業,在接入智慧用電平台服務后,一年可為企業節省近70萬元的成本。
同時,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等12個園區針對符合能耗標准的重點先進制造業企業,均出台電費補貼細則。以長沙經開區為例,對年度工業產值在50億-100億元(不含100億元)的企業,補貼80萬元/家;年度工業產值在10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補貼100萬元/家。
關鍵詞·融資
多個基金、多種補貼,撬動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長沙市金融辦出台《融資性擔保機構專項財政補貼實施細則》,對單筆業務規模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下、100萬元(不含100萬元)-500萬元(含500萬元)之間和500萬元以上的,分別按照年度日均擔保責任額給予補貼,單筆業務補貼額最高不超過10萬元,對單個融資性擔保機構的年度實際補貼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長沙市出資1億元,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力度,擬按1∶10的放大比例撬動各合作銀行為長沙市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據介紹,此舉預計每年可撬動新增信貸10億元。
同時,長沙市正式成立的第一只以政府為主導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天使投資基金,明確要求基金投向長沙本地企業的資金中,工業企業不低于50%,其中小微企業不低于70%,這對小微企業來說,無疑是政策“利好”。
長沙市金融辦還出台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資本市場的若干意見》,將發展和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股權投資與債券市場發展,改善資本市場運行環境,大力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加快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對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在掛牌后給予一次性50萬元補助。掛牌第二年起,當年淨利潤達到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給予20萬元持續督導費補助,補助年度累計不超過3年。
《意見》支持更多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鼓勵股權投資基金做大做強,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來長沙投資。私募股權(含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機構,自《意見》實施之日且自獲利年度起,前3年按不超過其淨收入的2%給予獎勵,后2年按不超過其淨收入的1%給予獎勵。
關鍵詞·收費
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發布,清單之外一律不執行
此次長沙市發改委、長沙財政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公布長沙市本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的通告》,並公布了《長沙市本級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和《長沙市本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
其中,長沙市本級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內容涉及外僑事務、教育、公安、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環保等14個類別,市本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包括公安、國土資源、交通、住房城鄉建設、法院、環保等9個類別。
通知規定,目錄清單之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不得執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拒絕繳納。市民若發現相關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可撥打12358價格舉報及投訴熱線進行投訴和舉報。
關鍵詞·園區
獎勵扶持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園區”
聚焦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方面,長沙出台了《關于“推進‘智能制造’”的實施細則》、《關于“扶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的實施細則》,對獲評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的,市級分別給予10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專項扶持的企業,市級給予100萬元獎勵。此次細則將時間細化,所涉及補貼獎勵申報工作每年開展一次。
更重要的是,細則提出,長沙每年整合財政資金5000萬元,設立長沙市智能制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並按每年10%幅度建立增長機制。同時,市經信委支持企業打造智能制造品牌,支持企業建立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平台,對評定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的分別給予100萬元獎勵。
另外,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等12個園區出台了《智慧園區建設實施細則》,以長沙高新區《智慧園區建設行動計划(2017-2020年)實施細則》為例,提出要實現五個目標:實現基礎設施智慧化、建成政務云平台實現基于云平台的重點應用、建成企業管理服務協同創新體系、實現城市管理服務智能化、實現民生領域信息化。分三年三個階段推進,建成中西部智慧園區的典范。
根據《長沙國際通信專用通道申報方案》,長沙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以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寧鄉經開區、瀏陽經開區、望城經開區5個國家級園區為覆蓋重點,輻射全市產業園,兼顧了位于長沙東部地區的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和位于長沙西部地區的湖南湘江新區,將全面支撐長沙對外開放布局。
其他
通信運營商推優惠套餐助創新創業
面向中小企業,長沙電信、長沙移動、長沙聯通推出“雙創產品和優惠套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信息支撐。
以長沙移動為例,針對小微企業“快捷接入、簡單實用”的需求,推出“小微寬带”特惠產品,該產品與家庭寬带共用系統、共用網絡、共用渠道,小微寬带在現行寬带優惠基礎上疊加中小企業信息化產品優惠如商鋪固話等,后期可以選擇企業互聯網電視、手機看店、云MAS、云存儲等適合中小企業的特色產品。
軍民融合
漸成長沙特色
長沙市經信委出台《長沙軍民融合促進中心組建方案》、《關于“民參軍”四證獎勵條款的實施細則》、《關于“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和“軍民融合產業孵化基金”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將成立長沙軍民融合促進中心,以促進“軍轉民”和“民參軍”為目標,在政策、人才、技術、資金、信息、培訓等方面提供服務;對新取得“民參軍”四證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市級及長沙高新區都將籌划成立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和軍民融合產業孵化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向軍民融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