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地方产业

以会搭台 助黔民族文化走向世界--2017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举行

2017-11-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许入介 报道:17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开幕。活动旨在通过展示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独特性、多样性、原创性、艺术性和传承性,充分挖掘和开发贵州省珍贵的民族民间手工艺产品资源,进一步提高贵州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设计、制作、生产、营销能力和产业水平,树立“多彩贵州”品牌,把贵州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以此扩大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切实有效地推动贵州省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已跻身为贵州省三大品牌节会之一。

  据悉,本届博览会以“弘扬工匠精神、共筑民族品牌”为主题,将持续四天,包含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展销、百家绣娘订单洽谈会、黔东南州文化产业扶贫成果展、银饰刺绣评选暨黔东南州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非遗大师现场展演、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百家绣娘合作社订单洽谈会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

  本届展会共有参展企业410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1家,国内参展企业399家。国内众多知名银饰、刺绣、工艺品制造品牌企业,以及包括中国传统名绣在内的一百余种十余万件展品参展。

  主会场设在凯里苗侗风情园会展中心,设展位243个,其中特装展位43个,标准展位198个(其中展馆内134个,展馆外64个)。分会场设在凯里互联网众创产业园和凯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主会场展馆内分四大主题区:缤纷世界区、锦绣中华区、多彩贵州区、大美黔东南区,集中展示了国际国内的民族手工艺精品: “缤纷世界区”主要展示国外手工艺品精粹;“锦绣中华区”主要展示我国民族民间手工艺精品,特别是享誉全国的中国传统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等,让人大开眼界;“多彩贵州区”展示的是省内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大美黔东南区”主要展示黔东南多姿多彩的特色银饰刺绣及其他手工艺品。

  五年成长强筑文化平台

  黔东南州长冯仕文说,博览会的连续成功举办,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国内外民族文化的平台,促进了黔东南民族文化与国内外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了全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助推了文化扶贫和经济发展。

  凯里市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苗、侗民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以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优势,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是“多彩贵州”的一颗文化明珠。千百年来,以苗、侗为主体的33个民族,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歌舞、盛大热烈的民间节庆、巧夺天工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精美绝伦的银饰刺绣等等,构筑起大美黔东南民族文化的大厦。

  全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3项72个保护点,占全国名录总数的4.3%,居全国地州级之首,传承人26名;省级175项206个保护点,传承人104名。以银饰、刺绣、蜡染为代表的黔东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非常高的美誉度,更是贵州苗绣、银饰文化制高点。2008年,黔东南州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苗族服饰之都、中国侗族服饰之都、中国苗族刺绣之乡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荣誉称号。

  结合当前黔东南州“大扶贫”工作格局,今年博览会以办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展示黔东南地区18个极贫乡村各具特色的农特产品,为极贫乡村的农特产品找市场和销路,推动极贫乡村“订单农业”发展,以期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的贫困乡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新模式。

  “拥抱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冯仕文表示,以办好博览会为契,让国内外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深度交融,谋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黔东南新未来。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