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歡樂地方行

【湘西民俗風情】 永順縣芙蓉鎮土家族舍巴節神秘再現

2017-12-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肖建花 通訊員 孟春絨 向飛卿報道:清代詩人彭施鐸,在《溪洲竹枝詞》中描寫的當時湘西土家族擺手舞的盛況,今天在芙蓉鎮再現。

  擺手舞,土家語為“舍巴”,是土家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顯著文化標志之一,流傳在湖南、重慶、湖北、貴州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區。湘西自治州的擺手舞以其原生性、祭祀性、民族性和群眾性以及質朴、粗獷、自然、厚重之美,贏得了“東方迪斯科”的美譽,並被國務院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冬陽暖暖地照在酉水北岸的千年古城——永順縣芙蓉鎮,萬人空巷,爭先恐后地來到古城中間的擺手堂,看今年土家族舍巴節的熱鬧。土家族老梯瑪,唱起了古朴神秘的《梯瑪歌》,在他的引領下,眾人和着吟唱跳瑪問天。土家族舍巴節,在神秘的氛圍中開始了。

 

 

  一時之間,60面象征着土家族彪悍精神的龍鳳旗,在擺手堂前烈烈飄揚,土家族共同的祖先八部大神像——8位開拓湘西蠻荒之地建有奇勳人的雕像,被土家漢子們用抬杆抬了出來。

  圍着古城的巡游,讓高潮一開始就到來了。

   

 

  歌舞表演的第一個節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古代戲劇舞蹈的“活化石”的“毛古斯”;“毛古斯”曾跳進了北京奧運會前的開幕式文藝表演,也先后跳到了台灣、澳門、韓國等。

  土家族是一個文化十分厚重的民族,所以舍巴節上表演的節目,有多個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酉水號子》是酉水上曾經流行的民歌,歌詞為船工即興編唱,用誇張、諷刺、比喻等手法,描述酉水河兩岸的風光、民俗、以及自己的苦難生活。號子能統一拉纖和撐船節奏,在演唱中鼓舞大家的情緒,解除船工們疲勞。看熱鬧的許多老人,仿佛又回到了過去的歲月里。

  此次舍巴節,別出心裁地將土家族廚藝大賽融合進來,名為土司禦宴廚藝大賽。一邊是歌舞展示,一邊是廚藝展示,更增添了看點和盼頭。10個土家方桌后,是10家涉旅企業的灶台。廚师們大展身手,將一道道寓意深刻的菜,美美地端上了方桌——土王出征、土司一團香、土司條條脆等。

 

 

  評委們也感覺到眼花繚亂,客人們更是飽眼福還可飽口福——評委們品嘗后的統分時間,10桌佳肴免費讓客人品嘗。

  從江蘇蘇州來的李先生一家人,忙個不停,一邊品嘗,一邊忙着拍照、忙着錄像。 

 

  雖叫廚藝大賽,但開朗的土家族人並不十分計較名次,他們在意的是展示和比賽的過程。

  “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音樂和歌聲響起,所有參加演出的人員、以及部分觀眾,無論老幼,圍着巨大的擺手堂廣場,跳起了土家族傳統的舞蹈——擺手舞。 

 

  來自成都的張先生感慨地說:“這次來對時間了,免費的舍巴節太震撼了!以前從未看到過如此場面的擺手舞表演,大開眼界。我一定會推薦更多的朋友來湘西、來芙蓉鎮旅游觀光!”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