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郭代勤报道:12月13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包含了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空间格局,也包含了支持新经济发展的18条具体政策措施。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新宇表示,当前,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抓的热点,也是中央、省、市关注研究的焦点,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意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确立了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目标。定性目标明确成都市新经济的发展定位,即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定量目标明确成都市新经济的具体指标,即到2022年,新经济成为成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意见》还围绕创新创业创投良性互动,提出了技术、人才、资本三个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具体目标,创新方面,创新服务机构数发展到400家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1%;创业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创投方面,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100支以上,私募股权投资实缴规模超过2100亿元。
同时,成都还全国首创的提出了新经济发展的“六大形态”和“七大示范工程”。“六大形态”,即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并细分了各形态的代表性产业。为了给新经济发展提供沃土,成都以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提出重点实施“七大示范工程”,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工程、人力资本协同示范工程、消费提档升级工程、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着力构建与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张新宇说,新经济发展“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必须有相应的空间载体来承载。针对现有产业优势、未来发展方向,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打破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界限,《意见》提出建设“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娱乐、新文创、大健康、新金融”七大产业核心区;各区(市)县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区位优势,依托66个产业园区,围绕新经济六大形态各领域和细分产业,确定本地新经济产业功能区。这是在空间地理上整体谋划成都市新经济发展“7+N”空间版图。
为给新经济企业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意见》针对企业上市过程中审批流程繁琐、短期资金压力大的痛点以及成都市新经济领军企业和标签产业缺乏的问题,制定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引进领军型、平台型企业等支持政策,厚植新经济企业生根发展的土壤。同时,从创新、创业、创投3个方面,重点解决技术、人才、资本三个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构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要素生态和供给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本土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作用,《意见》提出创新政府基金投入方式,政府分别设立2亿元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和100亿元的新经济发展基金,采取直投、引投和跟投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初创、成长、爆发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融资服务,坚定企业在成都落地生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