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山西 > 食品資訊

太原后生手繪“舌尖上的太原” 網友直呼“看饞了”

2018-01-11
來源:太原后生手繪“舌尖上的太原” 網友直呼“看饞了”

  

 

  

 

  

 

  1月6日,太原迎來2018年的第二場雪,許多小伙伴們用堆雪人、拍雪景、打雪仗等方式表達自己在下雪天里的喜悅。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充斥着眾多關于雪景的照片和文字。有一組4幅手繪版雪景在微博、朋友圈中分外受歡迎,它們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阿鼠先生”的網友,他繪制這組雪景是為了紀念2017年12月14日下的那場雪。因下雪,這組雪景在網上熱度不減。然而,真正讓“阿鼠先生”成名的並非雪景,而是一組組美食作品。網友紛紛表示,看着手繪的家鄉美食,總能讓人感到溫暖與幸福。

  1月7日,記者聯系到“阿鼠先生”,聽他講與家鄉美食有關的故事。

  

 

  板繪美食讓他名氣越來越大

  早在2016年,記者在微博上就曾見到有人轉發“阿鼠先生”的作品,主題是太原的一些面食,刀削面、打鹵面、剔尖、牛肉丸子面、拉面、貓耳朵、抿尖、燜面……方寸之間,畫得維妙維肖,好多太原網友看到,都贊歎說這些美食畫得真好,好想鑽到手機屏里吃一口。

  記者看到了多幅“阿鼠先生”繪制的美食作品。清和元的頭腦、老鼠窟的元宵、認一力的餃子、六味齋的豬蹄、王萍面皮店的面皮、雪山冷飲廳的冰淇淋、郝剛剛的羊雜割……這些在太原人中耳熟能詳、甚至已經被標在太原美食地圖上的美食,在他的畫筆下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如果是晚上躺在床上刷微博,驀然見到這些美食,食欲不被勾起來才怪。

  

 

  因為對這些作品的印象實在太為深刻,記者首先向“阿鼠先生”提起的就是這些手繪版太原美食。“阿鼠先生”一聽這個,立刻就笑了。他告訴記者,他是地地道道的太原人,本名叫許翔凱,生于1992年,今年26歲。2013年高考,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成都美術學院電影制作專業,從此開始了為期4年的大學生活。由于18歲之前從未離開過家鄉,也未離開過父母,在成都上學期間,他發現自己心中竟然產生了一種十分濃重的、名叫“鄉愁”的情緒。

  

 

  他一邊品嘗着美食之都——成都的諸多美味小吃,一邊想念着自己在家鄉時吃過的那些太原小吃。好不容易等到放假回家,他便拉着同學一起在太原吃遍那些留存在記憶中的小吃。不僅吃,他還拍。拍了照片,存在手機里,等到回成都上學時,就可以對着照片解解饞。“從這點上來說,我應該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吃貨了吧。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吃,美食對我的生活來說特別重要。”許翔凱說。

  

 

  從大學二年級,即2015年起,許翔凱開始比對着手機上的照片,在電腦上用數位板繪制太原美食,簡稱板繪。畫好之后,便發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上。發表伊始,便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一些太原大V開始轉載這些板繪美食,而他們的轉載又使這些作品為更多人所熟知。這激發了許翔凱更大的創作欲望,大學里的許多個閑暇時間,他都用來繪制板繪,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每次看着屏幕上那些維妙維肖的作品,他心里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成就感。

  隨着越來越多美食板繪作品的發表,“阿鼠先生”的名氣越來越大,網友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許多人稱他的作品應該起一個統一的名稱叫“舌尖上的太原”。

  

 

  畢業不久,成立個人美術工作室

  2017年夏天,在成都美術學院深造了4年之后,許翔凱畢業回到太原,在一家設計公司工作。這份工作對他而言很簡單,但卻耗費了他大量的時間精力,讓他無法再進行個人創作,“舌尖上的太原”也被迫停了下來。工作兩個月之后,他選擇辭職。

  父母為此感到不滿,他們還是像諸多太原本地人一樣,希望兒子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一份安穩的日子。但許翔凱很堅定,他知道自己要什麼,內心的職業目標也十分清晰。他不認為自己非得有份穩定的工作才能讓個人生活得到保障,也從不認為學美術、學藝術的人就一定會過得很拮據。大學二年級,他就已經在成都接下一些電影方面美術設計工作,能自己養活自己,自己給自己交學費。只要自己勤勉,生活根本不成問題。

  

 

  許翔凱將自己的個人工作室設在太原南內環一間閑置的房子里。平日里,他安安心心地待在里面一畫一天。周末,這里就成了他和幾個朋友辦的培訓班,他們一起教小朋友學畫畫。“我現在已經不再用板繪的方式畫太原美食了,而改為用水粉創作。這樣作品就不僅局限于電腦儲存,也可以使它們更為直觀地呈現出來。”許翔凱說,每當他看着自己的這些作品,就更為深刻地感到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他的朋友們也一直鼓勵他,認為他的作品值得他去堅持。時至目前,半年時間過去,他覺得經濟上還未有過壓力,堅持本身並不是問題。

  

 

  今年打算繪制全省美食

  因為“舌尖上的太原”取得成功,激發了小許的創作欲望,2018年,他的計划是繪制山西全省的美食,讓更多人了解山西美食、山西文化。

  “我在著名的美食之都求學4年,深知美食文化的重要性。許多人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首先都是從美食開始的。我們山西的文化燦爛悠久,有許多美食的制作還名列非遺。諸如著名的花饃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想通過我的作品,讓外地人不僅知道成都美食,還知道山西美食。”許翔凱告訴記者,繪制完成后,他打算辦一個“舌尖上的山西”作品展覽,讓更多人來實地欣賞他的作品,而非網絡。至于具體的展覽地點,他還沒有想好。

  

 

  許翔凱還繪制過諸多其它內容的作品。像《消失的城市》6幅板繪作品,就是在五一路重建時繪制的。“我們也曾在傍晚騎着單車晃晃悠悠穿行在擁擠的車流里,霓虹燈染亮天際,叫賣聲擦過耳畔。幾個熟悉的店牌,許多條蜿蜒的街道,交織着童年的回憶,隱藏着平凡人生里一段段往事……”這6幅作品代表着許翔凱的回憶,也代表了他對童年的不舍。2016年,這組《消失的城市》在微博上被許多太原人轉載,勾起了諸多太原人的懷舊之情。

  

 

  2016年5月,許翔凱又繪制了一組9幅山西高校標志建築圖,用鋼筆畫訴說着自己的鄉愁。隨后,他畫下了更多山西的風土人情,晉祠、五台山、老陳醋……這些有關山西的種種,都通過他的畫筆一一展現出來。而從小到大穿過的校服,也成了他的創作靈感。他說,只要他一直堅持,他的靈感就不會枯竭,山西有這麼多素材可供他創作。

  

 

  2018年,許翔凱還打算創作以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為內容的手繪作品,要讓成長的記憶在自己筆下復活。

  

 

  記者 張瑾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