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效果圖。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道:1月26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2017年,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圍繞臨空型樞紐經濟、都市型服務經濟、創新型新經濟三大產業主題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入庫項目175個,其中已簽約項目50個,總投資超過2600億元,掀起空港新城開發建設熱潮,打造國家內陸開放新樞紐。
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總規划面積約483平方公里,下轄12個鄉鎮,戶籍人口總數31.7萬人。2017年7月,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提出成都城市空間優化布局方針,其中把實施“東進”戰略作為重中之重,着眼未來50年乃至100年發展,堅持產業分區、集約開發、集群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規划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產業基地,開辟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2017年,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啟動政府投資重點建設項目101個,總投資約1700億元,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項目建設。
“依托自然生態本底,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將在483平方公里規划范圍內形成‘雙軸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區域空間布局。”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南北向、東西向,將確立龍泉山東側新城發展軸與天府新區拓展軸,圍繞龍泉山、三岔湖構建生態景觀带;依托成都天府國際航空港,在其西側的絳溪河兩岸,規划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商業商務中心、奧體中心和政務服務中心”,構建新城極核;充分利用現狀自然山水環境,以絳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條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划分形成金壇、絳溪北、絳溪南、三岔、機場北、機場南6個城市發展片區。
同時,按照“全球新樞紐經濟領航者”的產業定位,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將依托航空港重點發展外向型經濟,着力打造現代臨空產業體系。臨空型樞紐經濟方面,將發展國際貿易、樞紐物流、會展服務、航空維修制造;都市型服務經濟將發展總部經濟、體驗型消費等;創新型新經濟將發展大數據、智慧城市、云計算、物聯網等產業。
據悉,為完善教育、醫療、休閑等基礎功能,加速形成產業承載和人才吸引能力,去年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啟動政府投資重點建設項目101個,總投資約1700億元。2017年11月,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306億元,涉及基礎設施、產業配套和公共服務三個重點領域的52個項目。預計到2020年,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將初步具備城市功能和產業承載能力,與正式通航的天府國際機場形成合力,加速人才匯聚和臨空產業聚集。
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小街區、慢行交通、智慧城市等人性化城市設計將成為空港新城的標配,市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10分鐘綠化慢行步道系統、15分鐘生活圈带來的舒適便捷。目前已初步確定2018年空港新城首批政府性投資重點建設項目169個,總投資愈2000億元,將繼續加快啟動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項目建設,讓美麗的“規划圖”成為新城建設“實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