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實習記者張曉磊報道: 2月7日,哈爾濱市第一醫院與延壽縣六團鎮東安村簽署精准扶貧帮扶框架協議。
應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之邀,哈爾濱市紅十字會業務處處長、駐延壽縣六團鎮東安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劉雅芬,六團鎮党委書記王志鵬、六團鎮東安村支書安愛學、村長王曉芳來到市一院簽約帮扶協議。市一院孟慶剛院長、党委書記錢朝霞、副院長李曉陽、紀委書記劉連沬,副院長趙明、張東輝、劉岳鴻、李志翔及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党辦主任崔麗敏代表醫院和王曉芳村長共同簽署精准帮扶框架協議。
簽約儀式由杜繼偉副院長主持,孟慶剛院長首先講話,他對六團鎮王書記、東安村安支書、王村長說:咱們是“親戚”了,今天請你們來市一院是讓大家認認門、“走親戚”。目前,精准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到“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到2020年,要確保現有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補上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短板”。哈爾濱市第一醫院作為一所有影響力的百年醫院,要堅決貫徹全國衛生健康大會和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衛生計生委的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深化帮扶項目和內容。把“輸血”和“造血”結合起來,從收購綠色農產品等產業扶持入手,重點是帮助貧困村民恢復“造血”機能,制定可行的措施為貧困村民提供切實的帮助,起到公立醫院的引領示范作用。
六團鎮党委書記王志鵬介紹了六團鎮的自然及歷史概況。他高度贊揚百年市一院做實做細精准扶貧工作。他說,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孟慶剛院長和領導班子對扶貧工作的認識和帮扶措施與鎮党委不謀而合。六團鎮正在進行萬眾創新、精准脫貧工作,克服“等、靠、要”的心理,發揮自身優勢,生產綠色有機產品,培養創新、創業的心態向精准脫貧邁進。
簽約活動結束後,孟慶剛院長、錢朝霞書記、李曉陽副院長、杜繼偉副院長等與劉雅芬處長,六團鎮王志鵬書記、東安村支書、村長就下一步生產鴨稻米、農副產品生產、收購等產業扶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可行性研究。
延壽縣是哈市第一醫院的健康帮扶點,就在五天前,孟慶剛院長、杜繼偉副院長率領由呼吸、心內、內分泌、神經內科、老年病門診等科室專家以及互聯網醫院、醫務部等工作人員10余人,驅車400多公里,到延壽縣六團鎮東安村啟動了哈市衛生計生委部署的“千醫萬戶、健康扶貧”連心工程。東安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有92個貧困戶,佔總戶的26.9%。該村沒有村衛生所,只設有一名村醫。目前,哈爾濱市紅十字會正在籌建村衛生所。村里部分鄉親,因為道路環境限制,幾乎常年足不出村,生病後“小病挺,大病拖”。哈市第一醫院送醫送藥送到村屯,為百余鄉親進行了義診,贈送了3000多元的藥品。同時,在村里架設了互聯互通的互聯網遠程會診設備並且與哈爾濱市第一醫院遠程會診中心成功視頻。
從東安村回來後,孟慶剛院長馬上與党委書記錢朝霞等班子成員商量如何帮助村民精准脫貧。先後兩次召開領導班子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扶貧攻堅會議,在“帮扶村衛生所、帮扶衛生室醫護人員掌握技能、建立健康檔案、每年定期的村屯義診、開通綠色通道、提升貧困人口健康水平”等健康帮扶的基礎上,集思廣益,研究出帮助村民脫貧的具體措施。(江麗波 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