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作為國家重要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新時代的大興安岭,堅定不移推動林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區上下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防范重大風險、穩定脫貧“七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生態強區、旅游強區、文化強區、綠色有機產業強區,紮實推進林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林區小康社會。
搶抓發展機遇,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過去的一年,大興安岭地區搶抓發展機遇,直面困難挑戰,全力以赴保生態、抓改革、促轉型、惠民生,使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生態建設持續加強。“十三五”專項行動,查處資源林政案件404起,收回林地221.6公頃。成功承辦“5·6”大火30周年座談會暨2017年全國春防工作總結會,圓滿完成內蒙外援撲火任務,全年未發生人為火,75起火災全部于24小時內撲滅。完成中幼林撫育345.9萬畝、補植補造31.3萬畝、人工造林4萬畝,塔河森林綜合撫育試點得到國家林業局充分肯定。岭峰、盤中自然保護區晉升國家級,九曲十八灣、古里河等4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驗收。海汰燃煤小鍋爐30台、黃標車520台,投入運營新能源公交車50台。建立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全區505條河流確定河長1118人。
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編制了全域旅游發展規划和實施意見,百泉谷景區試運營,漠河石林、龍江第一灣南甕河濕地等景區初步成型;旅游新媒體營銷經驗在全省推廣,被評為2017中國十大最受歡迎旅游目的地,阿木爾被央視新媒體平台評為中國最美攬夏地第一名,全年共接待旅游者68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和23%。組建了綠色食品產業聯盟,與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呼中偃松籽”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有機農作物、綠色食品種植分別達3.3萬畝、53.5萬畝。北藥種植面積6萬畝,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開工建設,北天源公司建成全區首個GMP飲片加工車間。新林小柯勒河銅多金屬礦成為全省兩項重大找礦成果之一,松岭壯志鋁鉛鋅礦46項審批手續辦結38項,農夫山泉礦泉水項目主廠房竣工。組建了林業碳匯專家庫,圖強、西林吉碳匯造林項目分別通過碳量核證、項目審定。成功舉辦首屆文化大集、“點贊興安·八個十佳”等重大活動,“北極人家文化產業園二期工程開工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新注冊成立科技型企業67戶,5家科技型企業在區域板塊掛牌上市。管護區經濟、農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破冰前行,新林、呼中設縣方案呈報國務院,漠河設市方案通過民政部評審論證;加林局管辦分開任務基本完成,韓局完成移交社會職能各項准備;企辦教育改革方案上報國家林業局,經費缺口將納入中央財政預算,“三供一業”補助資金到位10.78億元。清理行政權力事項、中介服務事項29項,行政許可網上審批覆蓋率100%。漠河口岸被中俄交通分委會納入開通日程,洛古河建橋協定草案得到中俄省州層面確認,與廣東省揭陽市簽訂了對口合作框架協議。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開工14個,到位資金3.9億元。
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提前全部償還7.8億元企業債券本金,減少財務費用5971萬元。爭取與木材停伐相關的生產性貸款利息補助1.38億元,財政轉移支付、社保補助、管護費新增8095萬元、2663萬元、2.3億元。審減固定資產投資1991萬元,清收欠款3256萬元。神州北極木業公司扭虧增盈,古蓮河煤礦利潤實現1.72億元、稅金增長180%,新林後貝加爾公司租賃經營年增收節支500萬元。實行林下資源有償使用,各林業局增加收入1524萬元。管護區經濟初見成效,加林局“三種一養”產業基本形成,前哨林場特色種養、生態旅游、冰泉水和飲料加工勢頭良好。集團公司效益止跌回升,減虧1.32億元。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全面推進精准脫貧,12,062名城鎮居民和林業職工群眾困,297名農村貧困人口8個貧困村實現脫貧。為林業職工月增資219元,為機關事業和企業退休人員月增加養老金208元、142元,全民創業人均收入3.2萬元,增長7.9%。瓦西公路開工建設,加阿、漠滿公路竣工驗收。加區淨水改造工程已完成,呼中污水處理廠正式運行。開發了建築市場監管、城鄉規划、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呼瑪縣智慧城市正動公立醫院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累式運行。啟計讓利群眾2811萬元。呼瑪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全區通過率100%。59件網上梳理標注信訪積案、7件省交辦信訪事項全部辦結,來信來訪件次、人次下降44.2%和63.3%。
基礎設施有所改善。公路、鐵路、機場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制約林區轉型發展的瓶頸問題初步緩解。對林區公路網進行重新規划,“一環兩縱三通四聯”的網絡格局初步形成。富裕至加格達奇電氣化改造項目積極推進。加格達奇民用機場竣工驗收,漠河機場改擴建和呼瑪、塔河通用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省相關規划。管護用房建設試點等項目有序推進,一批“三供兩治”項目建成運行。
党的建設切實加強。党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得到全面加強和巩固。縣區局換屆工作圓滿完成,選人用人風清氣正,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軟弱渙散基層党組織全面整頓,涌現出前哨林場党總支等先進典型。宣傳思想工作卓有成效,特色系列宣傳廣泛深入開展,對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四風”問題得到有效整治,機關作風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党風政風明顯好轉。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做法在全省推廣,派駐監督實現全覆蓋,縣區監委全部掛牌成立,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巩固發展。
把握新優勢,打響“七大攻堅戰”
今年以來,大興安岭地區將把握新優勢,部署開展七大攻堅戰,力爭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3%、6.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突出抓好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設,力爭“三個不發生”,即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不發生燒毀林場、村屯現象,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適應新時代林業經營方式、發展模式的轉變,以增加綠色優質林產品供給為目標,全力抓好資源培育保護,加大減排治污力度。
打好重點國有林區改革攻堅戰。成立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優化行署林管局內設機構。推進新林、呼中設縣工作,理順松岭財政管理體系。加快重點國有林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剝離移交工作,全面啟動各林業局改革,完成剝離企業辦教育職能和企業移交醫療職能。
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圍繞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大力培植重點財源項目,培育發展新經濟增長點。以綠色礦業、水經濟、生物醫藥為主攻方向,全力引進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加工納稅型大項目。爭取年底前非公企業戶數遞增3%以上,新增2戶規模以上企業。
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加強公路、鐵路、航空、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林區防火應急道路和管護用房試點項目建設。加強與省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口岸建設資金,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
打好優化發展環境攻堅戰。全面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不斷完善行政權力、責任、中介服務清單動態管理。加大對亂收費和征收“過頭稅”的整治力度,提高行政許可事項在線辦理效率。重點抓好突出問題整治,堅決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重點曝光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突出“關鍵”整治,強化“關鍵崗位”培訓。完善聯合辦公制度,提高省轉辦投訴事項辦結率。到2018年末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協作、運轉高效的發展環境整治工作體系,營造優良的林區營商環境。
打好防范重大風險攻堅戰。分析研判全區資金、債務風險形勢,積極化解隱性債務,整改規范各地舉債行為。積極爭取貼息政策。根據國家銀監會、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文件精神,對于重點國有林區天保一期剩余森工企業債務,積極與債權銀行協商申請減免。
打好穩定脫貧攻堅戰。瞄准特定貧困群眾,實施產業扶貧、帮扶就業脫貧、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等措施精准帮扶。到2018年末,完成569名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個貧困村出列,3888名城鎮林業貧困人口實現解困。(丁惠萍 閆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