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会指导村民移栽柚苗。
【香港商报网讯】通讯员 杨颖君 报道:春风和煦,鸟语花香,沿着美丽的乌江河畔驱车前行,从县城一路向南,不到四十分钟便到达了目的地。进入村庄,干净整洁的公路两旁一路彩旗飘扬,如一条彩虹贯穿整个村寨,家家户户张贴着春联,挂着红彤彤的大灯笼,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美丽景象。
这个村庄便是坐落于沿河自治县淇滩镇的铜鼓村。问到村里的变化,村民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都说村里来了一位新书记。
书记名叫杜尚会,沿河自治县网监中心主任,为啃下深度贫困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9月,他被下派到铜鼓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驻村以来,杜尚会始终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路上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在驻村的扉页上镌刻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杜尚会走访农户。
诚心解民忧
“眼看乌江在眼前,却喝不上乌江水。”这是铜鼓村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铜鼓村,沿河自治县5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6个村民组358户138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290人,贫困发生率为20.9%。虽地处乌江沿岸,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导致严重工程性缺水,村民用水困难。遇上干旱严重的年份,村民不仅粮食绝收,人畜饮水更是一大难题,大多数村民选择了外出务工就业。
杜尚会到村第一天,村民前来反映的第一件事就是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通过了解,在此之前县水务局其实帮助过该村修建水池,但是由于村里无人牵头,水池无人看管,导致水池破损无法使用。杜尚会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与相关业务部门对接,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部门的支持。同时,为避免重蹈覆辙,杜尚会制定出一套“村规民约”,每家每户缴纳适当的管理费,采用村民自治、以水养水的方式进行水池管理和维护,这个办法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今年初, 5个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已修好,每家每户的入户水管也都已安装好。
清澈透亮的水流进了家家户户,百姓笑开了花,杜尚会也乐开了颜。
为更清楚地了解铜鼓村,杜尚会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或晚上,坚持入户走访,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了群众生活中的疾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村民杨秀华由于全家长年在外务工,很少与家中亲人联系,家中房屋破损无人看管,家庭人员农村医疗保险没有及时缴纳,妻子生病住院的7万余元无法报销……导致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杜尚会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各方努力为杨秀华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10000元,用于房屋维修,又通过五改一化项目,为其改厨、改房。不久,杨秀华妻子住院费用也得到报销。今年,历经跌宕起伏的杨秀华一家总算是过上了一个安稳的新年。
杨秀华感动的说道:“特别感谢杜支书!在外打工这些年,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现在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照顾,除了感谢,我更会教育好子女,叫他们好好读书,将来回报社会。”
真心谋发展
如何脱贫?发展才是硬道理。杜尚会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产业发展上。
通过前期对铜鼓村了解掌握的全面情况,杜尚会为铜鼓村拟定出一套村级发展规划,经与村支两委商议决定发展养殖产业。发展养殖产业,首先得要解决场地问题,将村民手中土地流转出来。为此,他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将土地流转出来,在外务工的就通过电话联系沟通,一遍不行就两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对方同意为止。通过积极沟通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远,仍有少部分群众比较“倔”,始终不肯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出来,村民罗素娥就是其中一个,只要看见杜尚会的身影她扭头就走。杜尚会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厚着“脸皮”继续到罗素娥家做她的思想工作,将罗素娥的不解和担忧都耐心的进行了一一解答,在经过了连续7天的“拜访”后,罗素娥终于被杜尚会的真诚所打动,点头答应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
“我当初是真的不愿意,但是我渐渐被杜支书感动了,我看得出他是真心为我们好,为这个村好。我现在特别感谢杜支书,要不是他的坚持和远见,我今天也不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罗素娥言语中透露着内疚和欢喜。
现在,罗素娥在养殖场务工,除了每天有150元的酬劳,年底还有分红可领,也实现了她就近务工的愿望。
目前,在杜尚会和村支两委的积极努力下,铜鼓村成立了“铜鼓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贵州梓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建成肉牛养殖场圈棚800平方米、饲料加工和储藏厂房500平方米、进栏肉牛102头。同时还发展了红心柚子200亩、蔬菜基地红莴笋100亩、辣椒100亩。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杜尚会也在积极为村民找市场、找销路。目前,已与通道旺金农业有限公司签订蔬菜收购协议,莴笋按0.8元/公斤,辣椒3元/公斤保底收购,确保让村民种出的蔬菜不滞销,真正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此外,杜尚会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先后争取到中央福利彩票公益基金200万元,用于村级产业路修建、路灯亮化、公共文化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肉牛养殖场得到县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张家港市对口帮扶资金80万元,贵州梓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85.6万元;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2万元;柚子产业扶贫资金17.88万元。
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带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大家都争先恐后加入发展队伍中。现在的铜鼓村正在从由传统种植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型,杜尚会也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誉。
热心办实事
尽管铜鼓村离杜尚会县城的家并不远,但杜尚会依旧把所有心思和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吃住在村里,陪伴他的常常是一摞摞资料和文件。
村里事多而杂,除了忙着产业发展,在学习上杜尚会也下了一番狠功夫,他充分利用院坝会、乡村夜话会、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等相关政策。
“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群众的思想才不会落后,我们也能为更好开展工作找准方向。”杜尚会深有体会地说。
临近春节,外出务工的人纷纷回家过年,都在想着为过年作准备,而杜尚会却在思量着一件事:怎样才能在这个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既让大家过得热闹十足,又能宣传党的好政策?
2月9日,他邀请了县诗词楹联协会到村里免费给群众书写春联,并现场讲解每副春联所蕴藏的含义,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温馨喜庆的节日氛围。每一幅春联的内容都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等方面来写,群众看得欢喜,用得舒心,达到了杜尚会预想的一举两得之效。
让杜尚会意想不到的是,村民们更是自发筹集资金,买来了彩旗、灯笼要为村子“梳妆打扮”一番。
这一天阳光明媚,铜鼓村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和村民纷纷出动,有人拉线、有人扶梯、有人挂灯笼、有人维持秩序,不到一天的功夫,铜鼓村公路两旁挂满了彩旗和灯笼……
村庄美了,百姓笑了。2017年,铜鼓村也终于摘掉“深度贫困”的帽子,顺利出列了。
铜鼓村人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岁月的纹路也悄悄的布到这个还不到40岁的男子的脸上和手上,漆黑的头发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夹杂了几丝白发,然而杜尚会却始终怀着一腔热心,用言行践行着自己无怨无悔的选择。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向善……”这幅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早已悄然在杜尚会心中勾画,接下来,他将继续献出自己的勤劳与汗水为这幅美丽愿景增添色彩,带领铜鼓村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