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福建 > 商報專稿

泉州:建好國家自創區 凝聚發展新動能

2018-03-16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田琴、呂斯達北京報道: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以來,泉州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有哪些特點和突破?14日,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長康濤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習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具體部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重要的抓手和載體。泉州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省的決策部署,重點在產業和體制兩方面先行先試、爭取突破。

  一是產業,就是在產業轉型升級上作示范。康濤指出,泉州的特點是一手抓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手抓高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泉州重點發展三條產業鏈,即以晉華項目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以三安高端半導體項目為龍頭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以及石墨烯產業。為此,泉州規划建設了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泉州芯谷。目前泉州芯谷規划范圍約60平方公里,主要涵蓋晉江、南安、安溪三個園區。其中,晉江園區,晉華是做上游芯片的龍頭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產業重大生產力布局,今年可以投產;中下游的封裝測試、內存制造等環節都有龍頭項目落地,可以說產業鏈條基本打通。南安園區,專注打造化合物半導體專業園區,三安高端半導體項目已開工建設。安溪園區,致力打造LED全產業基地,已有16家企業投產。在這三個園區的支撐带動下,半導體未來將成為泉州又一新的千億產業集群。

  在高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方面,泉州紡織鞋服、建材家居等傳統產業,佔全市工業產值約七成,在國內已經取得比較領先的地位。“我們積極引導傳統產業跟進新技術擴散應用,主要包括智能化、石墨烯、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技術,讓老樹不斷發新芽。”康濤向記者舉例,比如,智能化改造,泉州開展大規模機器換工,已有2000多家企業參與,減少勞動用工30%以上,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又比如,泉州鞋企采用石墨烯材料制作運動鞋,一只鞋僅120克,相當于一袋方便面,還兼具殺菌功能,技術已經成熟,正准備量產。此外,泉州還積極拓展新的領域,晉江HDT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在電池中加入石墨烯元素,轉化率23%,比傳統電池轉化率高5個百分點。

  二是體制,就是在體制機制上多創新。康濤指出,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把各種創新要素集聚到泉州開展創新活動。

  “通過平台,快速有效集聚市內外的技術、人才、資金,為我所用。”康濤指出,在平台建設方面,泉州實施了“大院大所”計划, “一院一策”引進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來泉設立高端科技創新平台36個,包括中科院、華中科大、哈工大等。這些平台都是做科技成果轉化的,拿全國各地的創新成果進行本地化的轉化應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人才培育方面,康濤表示,轉型升級,關鍵在人。泉州主要聚焦兩類人,一類是企業家,泉州開展了一系列企業家培訓工作,最大的特點是“企業家培訓企業家”,每年培訓1萬人以上,力爭培養一批泉州未來的龍頭企業。一類是創新人才,推出 “人才港灣”計划,解決引人留人問題,建設人才的夢想港灣、事業港灣、生活港灣。

  在資金籌措方面,康濤表示,泉州在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科技領域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特別是立足泉州民間資本雄厚的優勢,充分發揮政府性基金的撬動作用,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目前,泉州已設立了5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以及集成電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子基金,重點從股權投資、風險補償、政府增信等市場化手段入手,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泉州芯谷布局發展的DRAM內存和化合物半導體,是補齊國家半導體產業的兩塊重要拼圖。鑒于半導體行業是資金、人才、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特別是在產業發展前期需要國家大力支持。”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康濤向大會領銜提交了《關于支持泉州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建議》。他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將泉州芯谷整體納入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划和布局,支持泉州芯谷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