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安徽 > 本地新聞

發揮黃山景區優勢 助力精准脫貧攻堅

2018-05-01
來源:香港商報網

  發揮黃山景區優勢 助力精准脫貧攻堅

  ——黃山風景區扶貧工作紀實

黃山市委常委、景區党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黃林沐黃林沐走訪輪渡村貧困戶洪玉林

江存文走訪貧困戶黃金寶

汪長發走訪貧困戶張桃子

  鄰水望山的休閑山莊,開闊整齊的光伏電站,壯觀蜿蜒的盤山公路,拔節生長的百畝雷竹,沁人心脾的濃郁茶香,精神抖擻的第一書記,貧困戶臉上洋溢的笑容,老百姓日益殷實的日子……深春四月,記者在黃山風景區定點帮扶和選派帮扶村看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扛起政治責任 強化組織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党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定點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黃山風景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站在講政治的高度,顧全大局、扛起責任,成立了景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並由管委會主要領導任組長;制定並動態調整景區《落實脫貧攻堅“萬名党員干部帮萬戶”行動實施方案》,管委會縣處級以上干部和企業高管各安排2戶以上結對帮扶,全山69個基層党組織確定“一對一”帮扶戶;建立帮扶台賬和脫貧路徑清單,因戶制宜,精准帮扶。

  “帮扶干部:黃林沐;戶主:洪玉林;致貧原因:母親年老體弱,妻子患嚴重胃病,常年服藥;已落實帮扶措施和發展項目情況:帮助其女兒洪青介紹安排本地就業(後自主到上海工作);送低產茶園改良啟動資金1000元,茶苗款2450元,改造低產茶園2畝。”一本本帮扶台賬架起了結對帮扶的連心橋,記錄着景區結對帮扶党員干部的辛勤付出,描繪着貧困戶自強不息、逐步擺脫貧困的清晰軌跡。

  面對記者的采訪,輪渡村貧困戶洪玉林站在新改良的茶園里感激地說:“管委會的黃書記(市委常委、景區党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黃林沐)每年都要來我家三四次,去年和今年還帮我買了茶苗,明年茶園開采又能增加收入了。”

  山河村第一書記汪長發動情地向記者回憶道:“我們村王來玉老人八十九歲了,雙目失明,葉總裁(原景區党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集團公司總裁,現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經常來看望,老奶奶總是緊緊握着他的手,嘴里喃喃自語‘共產党好,共產党萬歲!’”

  帮助打掃衛生,清理雜草垃圾,協調房屋維修事宜,送上暑期慰問金……2017年7月25日,景區交通局党支部、公安局第十党支部、天都國際飯店党支部組織党員,赴焦村鎮山河村汪金華老人家中開展扶貧慰問和志願服務活動,為扶貧老人送去夏日清涼和關心。“還是党的政策好呀!這麼大熱天,還來看我,謝謝你們,大家辛苦了”,汪金華老人再三向慰問組表示感謝。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景區69個党支部深入扶貧村開展活動累計119次,為貧困戶解決13.6萬元,以及大米、食用油、面條等慰問物資等,帮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達94個。

  2014年10月,黃山市新一輪定點帮扶工作啟動以來,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管委會及下屬企業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定點帮扶黃山區龍門鄉輪渡村和焦村鎮山河村。2017年4月,根據市委組織部安排,又選派四名處級干部赴黃山區焦村鎮山河村和上岭村、太平湖鎮二都村、休寧縣源芳鄉萬金台村任第一書記。在帮扶脫貧工作中,景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高位推進,主動作為,把忙帮到點子上,把貧扶到關鍵處,帮扶工作成效明顯。

  投入真金白銀,實施精准扶貧

  走在輪渡村平整的燕岭接線路上,綠水青山、粉牆黛瓦、嫋嫋炊煙,滿眼入畫。2015-2016年,管委會出資20萬帮助建設的燕岭接線路改造工程,改變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狀況,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這樣的大晴天,一天進賬五六百塊。”談起股份公司資助40萬元援建的180千瓦光伏電站,山河村扶貧專干楊紅梅高興地說。

  三年多來,景區累計投入資金100多萬元,為定點帮扶村和選派帮扶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村集體經濟,為貧困戶提供帮扶資金。為帮助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景區不但采取階段性或節日捐助慰問的方式,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更注重加快“輸血型”向“造血型”帮扶方式轉變。

  有的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帮扶脫了貧,小農機、小茶園、小豬欄、小雞舍,在貧困戶眼中都是一個個實現脫貧夢想的“大項目”。管委會出資為汪舒洪、王觀景、徐仁忠等11戶貧困戶購置制茶機具或化肥、農藥,帮助他們發展生產、增加收益。有的通過促進就業帮扶脫了貧,景區發揮旅游企業吸納就業優勢,為葉昌明、王來玉、張富貴等5戶貧困家庭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家庭收入。有的通過教育資金帮扶脫了貧,管委會為周文兵、張光明等5戶提供教育資金,使他們的子女沒有因貧輟學。

  景區党員干部和各支部為帮扶貧困群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逢年過節上門慰問、捐款捐物,有的為貧困戶修房子、除白蟻,有的帮助銷售茶葉、竹筍、山羊、黑豬,有的組織人手為貧困戶采茶。一份份脫貧路徑清單,讓脫貧攻堅更加精准,把帮扶資金用在了“刀刃上”。

  在扶貧攻堅的大戰場上,“中國旅游從黃山出發”的金字招牌同樣閃閃發光。扶貧干部依托黃山風景區“大後方”,發揮熟悉旅游的優勢,搶抓全域旅游發展機遇,積極發展旅游產業,助力精准脫貧。

  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煙波浩淼的湖泊風光,快速便捷的外部交通,寬闊平整的旅游停車場,生意紅火的農家樂,輪渡村入選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正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湖畔明珠”。

  山河村和上岭村發揮毗鄰黃山和宏村兩大世界遺產區位優勢,依托“安徽最美自駕游線路”218省道,旅游產業發展成效初顯,山河村梅園項目和上岭村竹海人家項目一期投資資金已經落地。二都村建成了環太平湖自行車賽休息點、滑翔傘降落基地,正在規划建設田園村莊綜合體,發展體驗旅游。萬金台村積極開發民宿產品,探索發展生態休閑旅游。

  談到鄉村旅游發展,當了十五年輪渡村村委會主任的周龍興喜笑顏開地說:“過去庫區交通不便,我們這里是窮山窮水。現在管委會帮我們發展鄉村旅游,好風景變成了‘好錢景’,好生態變成了好生活!”

  選派精兵強將,播散真情汗水

  帮扶干部強不強,既關系到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能否打贏,也關系到群眾對党和政府的信任,更關系到黃山風景區的聲譽和形象。

  景區党工委把選派帮扶干部工作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作為從嚴從實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平台,選派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對群眾感情深、精神狀態好的干部,赴貧困村打硬仗、啃硬骨。

  輪渡村第一書記楊勇,駐村三年,跑遍了每一戶人家,學會了開船的“絕活”。離任前,向管委會園林局的同事、新任第一書記苟凌晨仔細交代“張家長、李家短”等事關群眾切實利益的小事。

  山河村第一書記汪長發,對貧困戶家的豬欄、雞舍、菜園地“熟門熟路”,周末雨夜駕車一個多小時趕到村光伏電站,察看水情。

  二都村第一書記葉云,敢于動真碰硬,一把鎖打開新局面,弘揚正氣、轉變村風,他熱心為群眾辦實事搞服務,經常開“私車”方便群眾進城看病購物,“有困難找葉書記”成為老百姓的口頭禪。

  上岭村第一書記吳峰,工作敬業奉獻、任勞任怨,是管委會人人皆知的“大牛”。赴任前,為方便駐村工作、不給群眾添麻煩,他專門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和一個750毫升的塑料大茶杯。

  萬金台村第一書記江存文,春節前冒着低溫冰雪,和村“兩委”成員一起扛着幾十斤物資,沿着陡峭結冰的山路步行四十多公里,把光明和溫暖送到斷電的村民家中。

  多年來,景區選派的第一書記跑遍了所駐村的家家戶戶、山山水水、田間地頭,他們風里來、雨里去,頂着烈日、冒着酷暑,用沾滿泥土的腳板、曬得烏黑的臉龐,書寫了一張張讓党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答卷;他們時刻嚴以律己、關心群眾,播撒汗水,傾注真情,一點一滴改變着貧困村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党員的錚錚誓言。第一書記們的名字已經深深刻在所駐村老百姓的心中:樊秀勇、朱宏偉、黃作平、徐立榮、王文忠、周瑄、楊勇、胡國鵬……

  景區選派的第一書記中,有的贏得了78歲老人“多回來看看,有空還來嬉”的牽掛,有的得到了鎮負責同志“值得村‘兩委’和鎮聯村干部學習”的稱贊,有的被老百姓稱為“像是自家親人”,有的獲得了村党支部書記“為民服務貼真心”的評價,有的贏得了党工委領導“成長成熟起來了”的表揚,還有的在村民熱切請求下、經省委組織部和管委會批准繼續留任……

  自2006年景區開展定點帮扶工作以來,十二年里,管委會主要領導換了三任,班子成員換了一茬又一茬,景區始終做到“群眾不脫貧,帮扶不撤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村接着一村帮,鍥而不舍定點帮扶黃山區龍門鄉入翠、龍門、輪渡和新豐鄉安居、新明鄉新民、焦村鎮山河六個村。截至2017年,景區定點帮扶和選派帮扶村全部實現了“村出列、戶脫貧”目標,在2017年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中,管委會和股份公司被評為“好”等次。

  4月19日,景區2018年帮扶脫貧攻堅工作計划新鮮“出爐”,對貧困戶“扶上馬、送一程”。在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偉大征程中,黃山風景區將一如既往地發揮景區優勢,貢獻景區力量。

  肩負着党和政府的重托,承載着貧困群眾的期待,凝聚起五千干部員工的力量和勇氣,黃山風景區吹響脫貧攻堅決勝號角,邁着鏗鏘步伐再出發!

  文字:葛旭芳

  圖片:張濤、詹熙、張天天、葛旭芳、黃輝、汪鈺等

[責任編輯:朱劍明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