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本地新闻

滇大力推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2018-05-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2016年6月,中医药以专题展区的形式首现第四界中国-南亚博览会 

彝良小草坝天麻

云南永胜农民种植的灯盏花

  【香港商报网讯 记者 胡兆锋】云南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通过融入大战略,服务大健康,在政策保障、资金投入、产业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进中医药改革和创新,开展民族医药文献的挖掘、抢救整理,建立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和云南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目前,云南省已基本建成了从中药材种植到药品科研、生产、流通、监督检验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中药、天然药为主,化学药、生物制品为辅,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提取物、天然健康产品为新增长点,具有明显资源特色的产业结构特点。按照规划,云南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00亿元。

  顶层设计促产业升级转型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 “把云南建成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定位,以及“抓住项目、企业、产品不放,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以产业链为引领,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的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作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出台了《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了“147”发展战略、细化了56项重点内容,为产业发展确定了方向和路径。

  云南还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行业引领作用,先后出台了三七、食品医药工业、中药材等“十三五”专项规划,以及《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运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互联网+健康医疗”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关于优化服务环境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统计监测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全面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坚持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 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生物医药产业急待全面整合提升,围绕专业化园区、种植基地、生产线建设以及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组织实施了100个重点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锁定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企业,采取跟踪招商、蹲点招商、驻厂招商等措施,有针对性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做大做强,新华都、广药集团、康美药业、华润三九、上药集团、贵州百灵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落地云南。省工投集团、省城投股份、云投集团等资本成功注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一心堂、昆药集团等成功并购一批省内外企业。沃森生物HPV产业化基地、医学生物所疫苗生产基地二期工程、生物谷弥勒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批老字号本地企业、传统产品和存量资产得到了激活,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大型企业引进培育、市场开拓、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政策研究,协调解决招标采购、辅助用药、医疗机构用药、原料紧缺、融资等制约产业、企业、品种发展的关键问题,云南还组建了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分中心,“心脉隆注射液”等69个名优药品及省内独有的民族药纳入省医保目录。同时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调,“血塞通软胶囊”“灯盏细辛颗粒”等一批重点发展品种、独家品种、地方特色品种、民族药品种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由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一批产业创新重大项目,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

  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抓好3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现新增投资100亿元以上。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项目在云南落地实施。谋划遴选发布涵盖健康产品、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领域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工程包,推动大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生态、养生、养老等融合发展。

  以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为重点,补齐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的短板,突出支持生物制品、健康产品、化学仿制药、新型饮片、动植物提取物、医疗机构制剂、医疗器械等,研发一批、引进一批、转化一批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产业升级。搭建产业交易平台,重点建设云南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云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融资平台,按照组建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的统筹安排,抓紧组建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基金,尽快实现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的投资;围绕兰茂与《滇南本草》、曲焕章与云南白药以及彝、傣、藏等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创作影视、文学作品,举办兰茂论坛,为云药和大健康品牌打造及市场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守住民族医药文化之“根”

  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傣医专家李朝斌先后主编了《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傣医传统医药方剂》,参与编著《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编著《傣族医药学》《傣医诊断学》《傣医名词术语选释》等多部傣医药、民族医药著作,撰写学术论文近百篇。

  他表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民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东方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当前对富有民族特色的彝族、苗族,纳西族、瑶族、壮族,回族医药学等发掘抢救的力度还不够。如苗医的“象形”学说,纳西医的“精威”学说,基诺族医的“三元三才”学说都十分具有特色,治疗用药亦很独道,可惜发掘抢救工作相对滞后。民族医药以其顽强、实效、较少毒副作用的生命力,为祖国医学的发展道路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他呼吁,要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医药法》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使之法制化、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化,切实抓好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抢救、继承、发展、创新、守住民族医药文化之“根”,留住民族医药文化之“魂”。

  李朝斌说,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分,当我们在推崇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要真正意识到民族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中国聚集了56个民族,就是56朵花,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化大观,更重要的是要把各少数民族繁衍生息方式的多样性、生活环境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相互作用发展所形成的民族医药系统都将其挖掘整理出来,把他们的“经方”、“良药”研发成名、特、优产品,奉献人类的健康事业,使之共生共荣,和谐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发展。

[责任编辑:仇佩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