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以来,福州片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对台先行先试、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领域推出400多项创新举措,经福建省自贸办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福州片区连续两年政策创新评价位居全省三个片区首位。
在24日召开的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创新实践案例新闻发布会上,福州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勇向我们介绍了福州自贸区创新举措的主要特色和亮点。他表示,福州片区将改革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率先以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创新系统集成的载体,以平台孕育创新、以平台实践创新、以平台支撑创新,通过“整车进口口岸”“跨境电商基地”“两岸金融合作示范区”等19个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形成一批内容丰富、配套衔接的集成化创新举措。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福州自贸区在准入环节上,建立“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外国投资者最快可在1天内办结商务备案。在注册环节上,全国率先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核发全国首批电子营业执照,率先实施“就近登记、全城通办”,率先推行企业营业执照自助打印。企业注册时间从挂牌前15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立等可取。企业通关无纸化达97.9%以上,企业进出口货物申报时间从4小时减至5-10分钟。区内集聚金融及类金融企业2373家,融资成本较挂牌前约降低六分之一。经省自贸办委托毕马威按照世行标准评估,福州片区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全球48名。
榕台交流更加密切
福州自贸区推出“建立对台原产地证书核查机制”等14项对台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全国率先开展海峡两岸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创新涉台业务“先报、预核、后补”快捷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40%以上。全国率先开展台企台胞在台湾地区信用记录查询业务,率先发行台胞信用卡;聘请台籍招商专员,促进两岸人员交流融合。全国率先启用电子台胞证,率先签发非闽户籍居民“一次有效往来台湾通行证”,创新推行两岸出入境人员“无障碍、零等待”通关;对往来两岸直航客轮简化申报手续,允许免办卫生控制书,实施电讯检疫。三年来,福州片区新增台资企业数382户、注册资本33亿元,分别占全市52.11%、54.8%。
开放窗口效应凸显
福州自贸区重点推进国际贸易涉及的有关部门之间、口岸查验部门之间加强协作,推出68项贸易监管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了通关成本,提升了贸易效率。自贸区与3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AEO互认,打造30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商品展示馆。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已发展境内外会员297家、交易商2287家,现货交易额超8亿元。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超300亿元,成为我国和环太平洋西岸及东南亚地区渔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挂牌三年来,福州片区共引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项目备案558项,实际利用外资7.3亿美元;共核准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31项,投资总额13亿美元,比增717%。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福州自贸区立足于放大自贸区创新红利,有力推动经济发展。三年来,新增企业近3万户、进出口额260.14亿元、港口吞吐量263.07万标箱。截至2018年4月底,福州片区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700亿,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28.23亿,国际收支量累计近80亿美元。“基金小镇”已落地项目188个、基金规模1163亿元,成为全省管理基金规模最大的区域。2017年,福州片区企业税收52.4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72.98%。(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