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北京 > 地方產業

中國服務外包產業規模已近支柱產業

2018-06-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麗娟報道: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出現回岸、內轉傾向,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增大。中國擴大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為服務外包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亦將為全球服務提供商带來機會。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產值目前佔GDP的3.9%,距離成為支柱產業已不遠。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取得了驕人業績,2017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12182.4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26.8%,創歷史新高。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日前出席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廣東省商務廳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全球服務外包大會”時指出,中國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為服務外包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一带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空間更為廣闊。今年一季度承接一带一路市場服務外包執行額204億元,增長24.3%,佔比達到19.7%,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1個百分點。不僅離岸接包業務發展潛力大,離岸發包業務發展潛力也很大。
 
  2020年離岸業務將超千億美元
 
  當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產值佔GDP的3.9%,將近4%,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表示,一個產業的產值佔GDP超過5%,就意味着這個產業是支柱性的產業,現在中國的服務外包產業距離成為支柱產業已經不遠,是非常重要的產業。他認為未來服務外包產業將出現八大趨勢: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外包的升級方向;以成本導向型的服務外包可能被消滅;知識流程服務外包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增加;向離岸與在岸一體化來發展;接包為主向接包和發並舉轉變;服務外包和服務貿易的融合發展;B2B為主的生產性服務外包,可能向B2C的服務外包擴展;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以及進一步優化國家的營商環境。
 
  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外包品牌發展報告2018》指出,基于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全球經濟復蘇等因素,全球服務外包大發展趨勢不斷強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張,離岸業務佔比會進一步提高,但面臨貿易保護主義、信息安全等議題交織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擴規模與優結構並舉,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是關鍵。未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應不斷巩固云計算、軟件研發及開發、集成電路和電子電路設計;着力拓展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平台;積極發展大數據分析、工業工程設計、管理諮詢、生物醫藥研發;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文化創意。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離岸業務超過1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0%。業務結構上,數字化、智能化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業務比重明顯提高。2035年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擁有更加廣泛的影響力。2050年前,中國服務外包品牌會成為具有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品牌。
 
  全球服務外包市場現回岸內轉傾向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鋼表示,大力發展服務外包,需要加強服務領域交流與合作,需要更加開放、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共贏的發展。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各國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仍未解決。盡管世界經濟呈現復蘇向好態勢,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與經濟安全等議題交織带來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產業回流、就業回歸等發展訴求強烈,加征關稅、簽證收緊等政策舉措實施,國際貿易投資爭端不斷,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出現回岸、內轉傾向,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增大。未來各國應攜手努力,以更高層次的開放,更高水平的合作,共同做大全球服務市場的蛋糕,共同推進建設開放型的世界經濟。
 
  李鋼認為,今年正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行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遍地化政策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中國的開放型經濟已經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服務外包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產業,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也必將在更加開放條件下實現。擴大服務業開放、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重大舉措公布實施,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必將為全球服務供應商带來眾多合作機會。
[責任編輯:李振陽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