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蘇 > 商報專稿

高銘科維:研發納維碼技術 谷制造工業大數據生產商

2018-07-19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特殊工具照射下顯示出的發光納維碼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杜林、宋璟報道:掌握全國工業大數據的公司未來或將誕生在無錫。深耕物聯網十年,無錫物聯網產業邁入新階段,也吸引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跨界企業融入產業發展。記者在2018物博會前來到高銘科維科技無錫有限公司采訪,該企業以幾乎不可見的“納維碼”進行數字標識,解決工業界溯源問題,或將為中國制造業智能化打通聯網關鍵環節。

  高銘科維是全球領先的物聯網數字標識技術方案提供商,公司基于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物聯網標識技術——納維碼”是全球唯一研發並使用該技術的企業,為工業物聯網、票證防偽、流通溯源等多個領域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服務,被控制工業界質量體系權威機構DNVGL評為“制造工業的大數據生產商”。

  “不可見”標簽實現工業數字標識

  在制造業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不少企業開啟了“智慧車間”、“智慧工廠”的升級改造,但對于使用大量零部件的產品來說,不可能通過給每個微小的零部件貼二維碼、掃描來進行溯源。高銘科維研發的納維碼技術,通過可發光的納米材料植入零部件,可以實現對含有大量微小零部件的產品中每個零部件的溯源。

  納維碼由僅有頭發絲千分之一大小的納米材料構成,通過光標識物體信息。在生活消費領域,納維碼由于難以復制,更可替代容易被復制的二維碼,進行防偽和溯源。在高銘科維無錫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幅植入了納維碼的畫作。在畫作上,肉眼無法看到任何附加物體,只有在特殊工具的輔助下,可以看到畫作中嵌入了可發光的納維碼,通過特殊儀器掃描,即可顯示畫作信息。工作人員解釋,通過植入納維碼,可以解決傳統藝術品拍賣、交易行業中如何識別贗品的問題。

  “納維碼不是用材料來表現信息,而是用光來表現信息。”高銘科維董事長、創始人劉華告訴記者,制作80萬個傳統的二維碼,大約需要1公升的墨水,而生產納維碼,則僅僅需要2-3毫升的納米墨水材料,未來可大大降低物聯網標識過程的成本。

  十年跨專業耕耘 跳入無錫“物聯”大網

  “納維碼”的研發結合了納米材料、光子技術與信息技術。如何想到用納米材料來進行數字標識?劉華曾是一名科研人員,在澳大利亞研究固體激光。一次,一位記者在采訪中詢問他,能否做到為軍火企業標識每一顆子彈,實現聯合國武器禁運的監管目標,由此將他的興趣引入數字標識行業。

  過去十年中,劉華組建了涉及納米材料、納米墨水、大規模制碼、光學識別、數據識別、神經網絡等在內的跨學科團隊,終于研發出了通過光傳遞信息、“無窮小”的納維碼。

  “做了十年研究,我偶然在無錫遇到了一位從硅谷回國的同行前輩,發現他已經在無錫耕耘了十年,感覺到在無錫企業是有前途的。”2016年,經常回國參加學術活動的劉華被無錫市政府的誠懇邀請打動,來到新吳區,開啟了納維碼跨行業實踐。“無錫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的物聯網之都,我們做納維碼一定要跳進這張大網中。”如今,納維碼技術已經應用到無錫某上市公司產品溯源、深圳市燃氣罐管理等諸多領域,得到市場廣泛歡迎。在解決了跨學科難題後,劉華和他的團隊正希望通過跨行業的合作,進一步普及納維碼的使用。

  “作為標識技術,像二維碼一樣,必須要做開源,讓各行業接受,實現從IP到ID的轉化。”劉華告訴記者,未來,他希望將納維碼標識技術開源,提供給跨行業的不同企業使用,讓工業制造業普及納維碼標識,促進中國制造業成長。在此過程中,公司期待成為納維碼印制技術、識別服務的提供商,與中國工業共同進步。

[責任編輯:朱劍明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