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創動力科技金融大廈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道:8月9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上半年成都高投盈創動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運營政策性債權融資產品,放貸規模超3.5億元,68家中小微企業受益。其中,科技型小微企業成長貸共發放37戶,放款金額1.11億元;壯大貸共發放9戶,放款金額1.48億元;新創貸共發放22戶,放款金額9845萬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和現實需求定制融資產品,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加快成都高新區產業提質增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定制化債權融資產品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無需實物擔保、享受銀行基准利息補貼,最高可貸3000萬······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盈創動力推出了多種定制化融資產品,企業可以像“逛超市”一樣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金融產品。
成都中科合迅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落戶成都高新區,是一家高速成長的科技型企業。主要為國防領域的客戶提供高新技術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目前保持在30%的復合增長率,年收入近億元。
隨着公司業務的迅速拓展,融資成為難題。“科技型企業抵押擔保是弱項,若直接通過傳統融資手段去申請貸款,在銀行利率上浮並加上擔保費用後,融資成本較高。”中科合迅辦公室助理魯一江說:“了解到盈創動力平台的定制化融資產品後,我們選定了‘新創貸’,經過前期申請、評審等環節,最終通過盈創動力推薦獲得工商銀行貸款500萬元。”
“航空航天、網電安全等領域產品的研發周期都比較長,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傳統的軟件編碼業務處于金字塔底端,要想朝塔尖邁進,資金是提升技術實力的助推器。”魯一江介紹,這筆“新創貸”產品和傳統融資相比可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40%。
“新創貸的貸款利率上浮最高不超過人民銀行當期公布的基准貸款利率的10%,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特點,通過成都高新區設立的風險補償基金作為增信手段,企業不需要進行實物抵押,抵押物則主要采取個人連带責任、訂單、公司股權、知識產權等。”盈創動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較低利率和無需擔保的前提下,企業申請貸款的成本就比傳統途徑貸款低了一大截。
據悉,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共22戶企業拿到了新創貸。而盈創動力提供的政策性債權融資產品庫中,還有多款差異性、定制化金融產品。如盈創動力成長貸上半年共發放企業37戶,成為放貸量最多的金融產品。成長貸針對中小微企業,貸款成本同樣較低,雖然引入擔保機構,但企業可享受區級銀行基准利息60%補貼,擔保費60%補貼;壯大貸放貸額度最高,單戶金額可達3000萬元,申請企業須入庫成都市“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企業名單”,且屬于先進制造企業和先進生產型服務企業。
“定制化的債權融資可以讓企業自行挑選合適的產品,對盈創動力而言,更能精准帮扶企業成長。”盈創動力相關負責人說。
加大主導產業支持力度 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據了解,上半年盈創動力債權融資業務放款企業新老面孔交替,尤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領域的新興企業居多,獲批企業正在利用適合自己的融資產品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上半年“壯大貸”放款企業中,不乏“新三板”的身影,這批企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金融、航空航天等領域。
“上半年我們成功拿到1500萬元的壯大貸。”四川省達科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金經理劉花莉介紹,達科特長期從事氣體分離技術研發,9個品種的專用吸附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覆蓋全國各地,省外業務佔公司全部業務的95%。公司從2010年就與盈創動力建立了業務往來,獲得過國開行的貸款,這次壯大貸到帐後將及時補充流動資金,帮助企業深耕優勢領域研發、提升技術水平、優化產品結構。劉花莉說:“企業去年實現營收2億元,預計今年會有較大提升,我們將繼續沖刺創業板。”
在獲得盈創動力債權融資的企業中,有上市意願的企業不在少數。成都華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于上半年申請成長貸,貸款額度達500萬元。公司財務總監楊雪梅介紹,華邁通信提供視頻物聯網解決方案,已在全國24個省市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中心,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已在26個省市搭建了場景應用載體。“近年來企業營收均實現穩定增長,去年營收增幅達120%,預計今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楊雪梅說,盈創動力的金融產品與企業所處的成長階段十分契合,拿到貸款後可及時補充企業流動資金,進一步提升AI技術研發實力和運營能力。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實現產業增加值782.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8%,增速高于四川省、成都市0.6個百分點;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累計市場主體存量15.2萬戶,企業存量12.8萬戶,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2668戶,為全省最高。
“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我們將持續做好金融政策創新,促進產金融合,實現金融與實體企業的無縫對接。”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成都正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作為成都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成都高新區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金融產業創新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全力助推成都高新區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