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進入夏季,比這炎熱的天氣更“熱”的是恩施的旅游。截至7月31日,恩施州今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近三成。
恩施大峽谷景區連續多日游客接待量過萬人次,為了滿足游客提前入園需求,每天早上7點半開始售票,售票時間提前了半小時。“我早上6點就駕車從城里出發,早點來,就怕買不了票。”8月5日,成都游客王先生告訴記者。
火爆、井噴、一票難求、一房難求……這些詞匯正成為恩施旅游的常用詞。恩施旅游投資高速增長、旅游品牌高處創建、旅游形象高位宣傳,恩施旅游駛入“三高”快車道。
資本搶灘,恩施旅游投資高速增長
談起旅游資本搶灘恩施,州旅游委副主任胡福先在今年初就感覺到了恩施旅游投資的春天來得早、來得勤、來得猛。
1月17日,鄂旅投公司董事長劉俊剛一行來到恩施考察,重新認識恩施的戰略地位,重新布局鄂旅投產業格局,並決定公司未來3年將在恩施州增加投資100億元,重點實施“八大項目”,並將鄂旅股份上市公司設在恩施。1月底,省交投與恩施州實施交旅融合戰略,省交投未來一個時期旅游投資包括恩施大峽谷到騰龍洞的觀光鐵路、方家壩文旅小鎮等項目將超過600億元。江西旅投主動找上門來與利川旅投合並組建昌龍旅游開發公司全域開發和提升利川旅游業。
目前,投資30億元的恩施夏村壩休閑旅游度假區項目啟動了安置小區建設。中誠信集團公司投資40億元在巴東綠蔥坡建設滑雪場和度假小鎮、深圳宇宏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恩施銅盆水森林小鎮、康輝文化旅游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8億元開發宣恩縣旅游新業態項目成功簽約。
今年上半年,全州91個在建旅游項目完成投資28億元,同比增幅251%;謀划生態文化旅游招商項目79個,規划總投資914.79億元,增幅427%;全州旅游項目簽約落地17個,協議總投資258.99億元,增幅240%。
大投資的背后是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基礎建設競相推進。恩施旅游交通建設邁出新步伐,233省道大岩阡隧道工程、鶴峰縣湄坪革命舊址公路等旅游公路項目有序推進,新增了鄭州航線,加密了杭州-西安航線,全州共有12條航線15個航點。恩施站前廣場改造、地下空間及周邊道路改造項目已于7月初簽約,旨在進一步完善火車站基礎設施功能。
旅游交通較以前盡管有質的飛躍,但也跟不上恩施旅游發展快速的腳步。胡福先給記者講了一個小故事。恩施旅游一票難求,說的就是到恩施的火車票很難買。6月的一天,州直單位某負責人在武漢開完會,准備坐動車回恩施,網上卻買不到票,只好發動朋友帮忙搶票,借眾人之力方才搶到寶貴的一張返程火車票。他不僅為恩施旅游發展態勢叫好,也為恩施火車站當初設計的運力過小感到擔憂。
融合發展,恩施旅游品牌高處創建
7月24日,中央電視台《第一時間》欄目播出“夏天好去處·清涼避暑游”系列報道。這是我州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品牌建設的一個側影。
恩施州正強力推進景區提檔升級,建設高A級景區。目前正在實施恩施大峽谷“5A+”延伸開發,配套功能進一步完善;打響神農溪5A保衛戰,纖夫文化旅游節上升為省旅游委和州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鄂旅投恩旅集團公司收購坪壩營景區,理順了管理體制,加快了提檔升級;建始石門河捆綁野三峽創建5A,納入省旅游委2018年創建計划。
騰龍洞創5A,目前已完成創建任務的95%。“誰先得到5A這塊金字招牌,誰就會在旅游宣傳、客源市場等方面搶佔先機。把騰龍洞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也是利川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利川市有關領導這樣認識創建5A的重要性。
恩施州積極推進“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高端文化旅游劇目。在恩施大峽谷、騰龍洞、恩施大劇院等地,每天有民族文藝劇目如期上演,《龍船調》《夷水麗川》《愛上硒施》等劇目,讓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如癡如醉,流連忘返。“恩施景區好玩,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文藝節目也好看、耐看。”來自武漢的一位教授如此說道。
旅游方式越來越多,一般旅游業態向高級業態轉型發展。低空旅游新業態方面,今年7月,恩施鹿院坪景區為游客推出直升機旅游項目。民宿旅游新業態方面,我州成為全國市州旅游民宿等級評定試點單位,今年共申報15家金宿級、銀宿級民宿。去年,在第三屆全國民宿大會上,恩施市茶花山居民宿及利川市麗森民宿、白鵲山民宿獲評金宿級,宣恩縣千戶土家民宿、利川市大美土家民宿獲評銀宿級。田園綜合體新業態方面,建始高坪青花田園綜合體,利川南坪田園綜合體、太極溪谷田園綜合體、建南河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加快建設、不斷完善。
南坪稻魚共生田園綜合體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到此觀美景、品美食、體驗田園樂趣。“晚上不僅能聽見魚躍出水面的聲音,還能聽見四處的蛙聲。”7月19日,利川市南坪鄉南坪村村民陳宜達站在自家的田坎上,給前來游玩的客人介紹着800多畝的“田魚生態”系統。
今年25歲的陳宜達,2014年從恩施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回到家鄉,跟着父親陳勇開始發展生態農業。去年,父子倆在南坪村流轉了上百畝稻田用于發展“田魚共生”的生態種養,年收入達30多萬元。
陳宜達介紹,“田魚生態”種養是指在種植水稻、蓴菜、蓮藕等作物的水田里開挖溝、坑,同時飼養魚、蝦、泥鰍、黃鱔等水產品,構建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組成的生物鏈,實現生態種養,生產生態產品,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
創新營銷,恩施旅游形象高位宣傳
州旅游委堅持州縣聯動、政企聯手、區域聯合,外出促銷和本地營銷相結合,撬動周邊、立足全國、放眼全球,以“三會一課”(硒博會、恩施女兒會、恩施故事會和全域旅游大講堂)為載體,實行廣告營銷、話題營銷、活動營銷、達人營銷並重,空中(恩施號飛機)、地面(旅游形象廣告)、線上(央視和專業網絡媒體)並重,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開拓杭州市場,實現高空宣傳。4月10日中午,杭情施意·恩施等你--2018恩施州旅游產品(杭州)路演活動在杭州市武林廣場火熱舉行。通過會議推介、現場路演、媒體造勢、現場踩線和推出長期優惠政策,長龍航空推出恩施旅游空中畫廊,在杭州刮起了恩施旅游“小旋風”。
加強人才培養,實現高素質宣傳。4月16日,在杭州市舉辦了恩施州旅游管理人才培訓班,杭州市旅游委主任張鴻斌在恩施州首期全域旅游大講堂開講。恩施州8縣市旅游委(局)管理人員、鄉鎮分管旅游工作人員和旅游企業負責人共80位學員參加本次培訓班。本次培訓班巧借東風,為恩施州培養旅游骨干管理人才。人才強,形象才好,也是持續提升恩施旅游形象的又一實招。
全球推廣,實現高端宣傳。7月12日,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動舉行,推介會現場,恩施玉露和茶藝师何潔驚豔全場。6月,《綠色恩施歡迎你》宣傳片在香港街頭播出,宣傳片以每小時播出6次、每日播18小時的頻率在香港42處巴士站台上持續播出一周,總計曝光31752次。
媒體采風,實現高密度宣傳。5月底,“對話長江荊楚行——長江流域新聞廣播大型融媒體聯合新聞行動”采訪團到恩施采風,在攜程集團、驢媽媽、馬蜂窩等旅游專業網站推介恩施線路產品。“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恩施,品嘗到了當地特色的臘肉和小土豆,還去了石門河景區和女兒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恩施有很多漂亮的大橋,特別驚險刺激。恩施真是一個有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好地方。”人民網記者崔澤昊深有感觸地說。
宣傳方式不斷創新,恩施旅游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恩施,中國旅游新發現的神奇勝地,正成為越來越多的游客的共同記憶。(吳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