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7月,湖南省印發《湖南省建設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動計划(2018-2020年)》(湘政辦發[2018]42號),開啟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建設新時代。以旅游從業者或游客身份參與旅游發展的你,對此有何話說?
2018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期間,由湖南省旅發委聯合紅網組織開展的“我為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建設建言獻策”有獎征文活動持續征稿。活動中,湖南省旅發委將組織評選優秀征文,擇優刊發並予獎勵,特別優秀者將受邀參加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建設研討會作交流發言。
文/謝鎬平(作者系湖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
發展旅游業一靠老天爺,二靠老祖宗。靠老天爺指的是依托自然資源發展旅游,靠老祖宗指的是依托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湖南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文化資源豐富,有18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6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366處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34家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00多個古城古鎮古村,180余萬件登錄在冊國有館藏可移動文物,是中華農耕文化、世界龍舟文化、陶瓷釉下多彩技藝的重要發源地。這些豐厚的文化資源為發展旅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和資源支撐。如何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以“錦繡瀟湘”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設注入強大動能?這是我們需要迫切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提高站位,把握大勢,凝聚文旅融合發展共識。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要站在新時代党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和把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對加快全域旅游基地建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切實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不移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一是必須准確把握國家發展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到本世紀中葉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可見,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必須准確把握內涵,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四個意識”,堅決服從服務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整合文化旅游資源,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聯動發展。二是必須准確把握文旅融合發展大趨勢。從本質上來講,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是一種文化體驗、文化認知與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從相互關系來講,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具有天然的互補性,文化為旅游發展提供豐富的內容產品和深厚持久的元素,旅游則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堅強有力的支撐。從產業角度來看,旅游業的相當一部分就是文化旅游,全省4A級以上旅游區點中有近半數屬于文化型旅游區點,來湖南旅游的游客當中有五成以上屬于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既是發展大勢所趨、形勢使然,也可實現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三是必須准確把握文旅融合發展大邏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雖是大勢所趨,但並非兩者簡單相加就能夠產生應有效應。必須堅決破除發展思維慣性的束縛、發展模式固化的藩籬,堅決破除各唱各調、各自為戰“兩張皮”現象,從思想內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從產品業態和運營服務上深度融合,做到文化和旅游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切實講好故事、發好聲音、謀好項目、做好產品。
二、加強研究,科學謀划,擘畫文旅融合發展藍圖。文化和旅游要實現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加強戰略研究,精心謀划設計,以高水平的發展規划為引領,推動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一是深化發展戰略研究。要大力實施“引智入湘”計划,積極引進國內外智庫參與文化和旅游發展,同時依托湖南高等院校,選聘國內外知名專家,建立高水平的研究智庫。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基礎理論、產品研發、品牌打造等方面重大課題研究,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二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划。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好發展規划至關重要。要強化規划引領作用,從頂層設計着手,緊密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總體戰略,出台促進融合發展指導政策,編制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划,明確發展指導方針、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排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通過科學布局、分步實施、紮實推進,確保融合發展取得實效。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人才是根本。要把文化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落實“芙蓉人才行動”計划,制定實施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規划,大力整合文化和旅游部門資源和力量,加大培養和引進力度,着力在經費投入、政策扶持、聯合培養、技能培訓等方面重點保障,推動形成數量充足、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文化旅游人才隊伍。
三、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創新文化旅游產品業態。做優文化旅游產品是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必須積極順應和把握城鄉居民消費升級新趨勢,發揮資源優勢,實施項目带動,植入文化元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新業態,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產業優勢。一是深挖文化資源,創新產品業態。組織專業力量,全面開展文化旅游資源普查,建立文化旅游資源數據庫,為我省文化旅游發展提供基礎性資料。要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充分挖掘利用湖湘文化資源,發展民俗旅游、紅色旅游、遺產旅游、研學旅游等業態,推動劇場、演藝、動漫等產業與旅游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游,深度開發文化旅游商品和紀念品,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鎮,精心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區(點)和精品線路,做長做寬文化旅游產業鏈條,積極拓展融合發展新空間,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二是堅持項目带動,強化示范支撐。文化和旅游要實現融合發展,必須策划包裝一批影響力大、带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的文化旅游項目作為示范和支撐。要按照“五大板塊”的定位布局,建立完善文化旅游項目庫,省級層面抓好一批重點文化旅游項目,推動市縣層面建設一批重點文化旅游項目。三是壯大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一方面深入對接五百強、對接湘商會,積極引進大型國際文化和旅游集團、旅游文化企業、旅游和文化裝備制造企業,促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另一方面鼓勵兼並重組,全面整合核心文化旅游資源,重點培育一批全國一流、頂天立地的龍頭骨干文化旅游企業集團和文化旅游服務品牌,引導支持發展充滿創新活力、鋪天蓋地的文化旅游中小企業和文化旅游創客。
四、整合資源,精准施策,打造優質文化旅游品牌。優質旅游品牌是引領旅游發展的一塊金字招牌,是吸引游客的一張燙金名片。要以“錦繡瀟湘”旅游總體品牌為統領,整合資源、綜合施策,全面打造優質文化旅游品牌,以優質品牌引領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一是總結提煉文化旅游品牌口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必須有體現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要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智慧,廣泛征集、全面總結提煉關于湖南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口號,推出特色鮮明、貼近實際、廣受接納的湖南文化旅游整體品牌形象。二是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體系。要堅持統籌謀划、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培育湖南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區景點、文化旅游線路、文化旅游休閑、文化旅游節會、文化旅游演藝等系列品牌,形成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文化旅游品牌體系,全面提升我省文化旅游總體品位和整體形象。三是全面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要大力實施文化旅游品牌營銷工程,將文化旅游宣傳、項目招商納入省級重大經貿活動內容,在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投放文化旅游廣告宣傳片,深入開展湖南文化旅游走進“一带一路”系列活動,整合節會平台、創新舉辦文化旅游品牌節會,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網絡等新媒介作用,聚焦高鐵、航線沿線客源市場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等重點客源市場,堅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開展品牌營銷,全面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带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