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趙啟東 何雯 攝影 李茂春 報道:這里,曾經是一個只有七千人的小鎮,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這里,曾經創造過新中國工業史上的200多項“第一”,是共和國工業的奠基者;這里,正在打造株洲·中國動力谷,書寫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和發展旅游不緊密的中部城市,卻在近十年中,將中國最具魅力旅游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綠化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等含金量極高的榮譽納入囊中。
這個創造了從“工業之都”跨界到“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奇跡的城市就是湖南株洲。
近年來,株洲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步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加以重點培育,以“建設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在羅霄山脈下開啟了一場華麗蝶變,旅游持續升溫。2017年,株洲實現旅游總收入538.56億元,同比增長36.92%。
現在株洲全市擁有6個國家4A 級景區、14個3A 級景區,旅游產品體系完備,形成了以“古、綠、紅、藍、橙”為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遝來。

“古色”株洲: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聖地
來株洲,一定要去株洲的“城市客廳”神農城看看。神農城坐落在風光秀美的湘江西岸,展示的神農文化讓人心生對中華文化的敬畏和自豪。神農太陽城、神農像、神農塔、神農湖、神農大劇院、神農藝術宮、神農壇、神農大道、神農渠等九大標志性建築和景觀,是當之無愧的“神農文化展示和傳播基地,全球華人炎帝景觀中心”。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長眠于株洲炎陵鹿原陂,是株洲人民守護的“先祖”和“國寶”。炎帝開創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光輝燦爛的神農文化,這種文化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靈魂。
現在,以炎帝農耕文明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旅游資源已經是株洲旅游產業騰飛的生力軍。炎陵縣“神州第一陵”炎帝陵,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謁祖、憑吊先尊的聖地,每年定期舉辦的“炎帝陵祭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根親文化盛事;茶陵云陽山是神農故封、道佛聖地、儒家靈山,多種文化在這里匯集交流,融合發展;茶陵秩堂鎮,明清兩代相繼走出了三位大學士,耕讀之風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由大學士李東陽創建的茶陵詩派,影響深遠,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茶陵的祖庵家菜被稱為湘菜之源,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株洲,古老的中國書院文化也閃爍着灼熱的光芒。中國第一所書院石山書院就座落于株洲攸縣。醴陵的淥江書院、炎陵的洣泉書院、茶陵的洣江書院等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株洲大地,滋潤着一代又一代的株洲人。

“綠色”株洲:風光秀美綺麗的山水畫卷
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文博會主題活動——文化成就旅游品牌高峰論壇暨優質文旅項目推介會上,“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正式公布,株洲炎陵縣、茶陵縣躋身榜單,讓人們對株洲小城充滿了好奇。
株洲地形狹長,高達62%的森林覆蓋率為株洲這幅山水畫卷描上了最美的底色。青山綠水,碧樹藍天,宜居特色的中國最美縣域是這幅畫卷中最閃亮的明珠。
炎陵生態資源豐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空氣洗面、負離子洗肺、山水洗心的好地方,全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3.55%,位居湖南省第一。境內的酃峰海拔2115.2米,是湖南第一高峰。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保存有華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美稱“天然氧吧”。梨樹洲保存有“植物活化石”南方鐵杉群、冰臼群、高山草甸和萬畝竹海。云上大院有全國面積最大的萬畝杜鵑花海、有原生態的高山濕地景觀、有名揚中外的“茶鹽古道”,是縱情山水、懷古探幽的好出處。
茶陵云陽國家森林公園山高谷深、峰巒疊翠、奇岩幽洞、溪河縱橫,集“秀、幽、雄、奇、險”于一身,氣候宜人,是讀書悟道、修身養性的古岳聖山。攸縣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集山區湖泊、溶洞群、地熱溫泉和珍稀動植物于一體,自然生態與璀璨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譽為“湘東名珠”,是游人避暑消夏的理想之地。
山青水綠間還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以茶陵臥龍山莊、三門響水村為代表的“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湖南省美麗鄉村”等鄉村旅游景點,是城市人尋找鄉愁、體驗鄉情、回憶鄉戀的最佳寄居地。株洲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朋友們在寄情山水的同時,可以盡情享受舌尖上的株洲美味,回家還可以带上炎陵黃桃、醴陵陶瓷、茶陵“三寶”、攸縣麻鴨、沙坡里臘肉等饋贈親友。

“紅色”株洲:孕育革命火種的搖籃
中央電視台曾經攝制了一部名為《井岡山》的特別節目。節目中介紹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政權、中央蘇區的紅色政權,都是從洣水之濱的小屋里走出來的。
這個“小屋”,位于茶陵縣城關鎮前進村。洣水從村口緩緩流過。從洣水往西,直線距離不到50公里便是井岡山茨坪。80多年前,這里正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的所在。這個院落,原系南宋的州(署)衙門。如今,這里成了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紀念館。
株洲,與井岡山毗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名副其實的革命聖地、紅色搖籃。在這里,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圍繞党的建設、人民軍隊建設、紅色政權建設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極其艱辛、全面的探索,對中國共產党領導人民奪取中國革命的全面勝利和建立新中國,具有極其獨特、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里,株洲的先輩們通過革命斗爭的洗禮,造就了李立三、譚震林、耿飚、楊得志、宋時輪等党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人民解放軍中的3位上將、10位中將、28位少將,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革命先烈。
斗轉星移,戰爭年代漸行漸遠。但歷史不能忘記。炎陵的紅軍標語博物館,是經中宣部審定的全國第一家紅軍標語專題博物館,吸引無數游人來這里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流傳在株洲的蘇區歌謠被評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在株洲您仍然可以聽到激動人心的紅歌傳唱。

“藍色”株洲:承載工業榮光的動力之都
德國的魯爾區,是工業城市轉型成功的典范。從污染嚴重的工業區,到環境優美、高科技聚集的創新經濟區,魯爾區除了生產方式的改變,更引人矚目的是這里保留的工業文化遺跡。
魯爾區的發展路徑給了株洲啟迪。株洲被譽為“火車拖來的城市”,是國家“一五”、“二五”時期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200多項“第一”,被稱為“中國電力機車之都”、“動力之都”。從風馳電掣的“中國速度”火車頭、全面國產化守護高鐵命脈的IGBT芯片到全球首發虛擬軌道交通,株洲動力產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工業發展史。株洲能否在工業旅游上另辟蹊徑?
以魯爾區為樣板和目標,改造中的老工業區清水塘邁出了第一步。清水塘規划建設總面積約3500畝的清水塘工業遺址公園,該方案以保護清水塘的工業歷史文化價值、留住城市記憶為宗旨,精心打造集旅游觀光、博覽會展、體育運動、文化休閑、文創辦公、兒童娛樂、特色商業于一體的工業文化主題休閑公園。目前,株洲市文物部門已牽頭調查登錄118處具有重要歷史、科技、藝術與社會價值的工業遺產。
根據2017年發布的《株洲市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8-2022》,株洲將在未來5年內,通過“一園兩谷”的建設,打造成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城市、湖南乃至全國工業旅游目的地、湖南旅游新名片及新的核心吸引物。到2022年,實現全市年旅游接待人數保持不低于10%的增長速度,旅游收入年增幅領跑株洲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幅。
今日的株洲,工業旅游之花已開始綻放,既可以參觀世界當代最先進的電力機車、最神奇的磁懸浮列車的生產過程;也可以在通用機場上乘坐株洲生產的飛機俯瞰美麗的株洲大地;可以在市區體驗智軌電車的方便快捷;又可以在“中國服飾名城”蘆淞市場,欣賞炎帝神農氏“治麻為布、始作衣裳”的中華服飾文化……

“橙色”株洲:放飛心靈的歡樂之城
旅游是一個放松心情、放飛心靈的絕佳選擇。株洲體驗旅游、歡樂旅游在湖南獨樹一帜,“放暑假去株洲方特玩”,已經成為是湖南乃至周邊省份小朋友的共同心願。
株洲方特旅游度假區坐落在株洲云龍示范區,由方特夢幻王國和方特歡樂世界兩個主題樂園組成,佔地6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是一個國際一流的第四代主題公園,以科幻和動漫為最大特色,可與當前西方最先進的主題公園相媲美。驚險刺激的方特歡樂世界,浪漫逼真的方特夢幻王國,圓了每一個孩子的童話夢。
株洲方特旅游度假區為株洲旅游带來了強烈的聚合效應。云龍水上樂園、云龍奧悅冰雪樂園、云龍假日歡樂廣場、諾亞方舟等游樂景點相繼落戶云龍,株洲“中部歡樂城”的形象深入人心。據相關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云龍示范區還將在北部區域規划建設云龍文化旅游集聚區,面積約1.5萬畝,集主題娛樂、文化創意、動漫影視、旅游休閑、健康養老、商貿服務、總部會展、高端地產等多種業態為一體,打造國內知名的文化旅游高地,預計5年內可實現年接待游客800萬人次,產生GDP20億元。
縱情歡樂、放飛心靈、釋放自我,請來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