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经济动态

长春构筑人才“强磁场”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8-09-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策马扬鞭,砥砺前行的长春,求贤若渴。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五大聚才工程”、“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等专家人才纷纷入驻长春,从引才、用才、聚才、育才……长春聚焦人才优先,聚力创新发展,用高端产业“虹吸”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助推高端产业,全力构筑东北亚区域经济人才高地,长春“人才版图”不断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近年来,长春市逐步扭转了人才“净流出”的局面,人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智联招聘”发布的人才流动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长春市人才流入竞争指数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列第14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15.7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0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9.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61.0万人,高技能人才16.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5.7万人,社会工作人才0.7万人。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全市有各类高端人才11.5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5人(含双聘院士30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3人,“万人计划”专家80人。
 
  2017年以来,全国各城市间纷纷出台人才政策,掀起人才争夺热潮,随着加入城市的增多、引才政策的升级,逐渐演变为“抢人大战”。在人才竞争方面,长春市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是简单的物质激励,也不单纯靠落户吸引人才,而是突出需求导向,体现以用为本,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动人才政策落地见效,让政策红利惠及企业、惠及人才。
 
  兑现政策奖人才。人才新政聚焦重点行业,直接激励专业人才。对于企业培养和引进的6名国家级领军人才、5名省级领军人才,拟分别发放100万和50万的奖励;对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行高端人才年度奖励,有2496名人才受益,拟奖励总额4800多万元。对企业引进的大学毕业生,按照本科、硕士、博士3个类别,分别发放3万、5万、8万元安家补助,首批受益1814人,拟发放补助7718万元。在政务大厅、人才市场设立“一站式”受理窗口,为各类人才咨询申报政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优化平台助人才。创新人才创业服务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人才创办的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服务,共资助企业18家,发放奖励资金1050万元。开放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检验检测平台,对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需要提供检验检测、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科技服务的,通过发放“创新券”予以支持,目前已发放“创新券”2312万元,16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大力扶持国家级、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对长光宇航等17家单位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成立东北地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有安拓国际、科锐国际、龙天华尔等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企业43户正式入住。为鼓励中介机构为长春招揽人才,实行了引才激励制度,也就是“伯乐奖”,对于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省级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20万、10万和5万元的奖励。同时,大力支持人力资源产业园建立,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分别给予100万和50万的资助,对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长春设立独立区域总部的,分别给予50万、20万的奖励。加大人才创业支持力度,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大赛的6个获奖项目全部落户长春新区,获得80万-150万不等的资金支持。
 
  创新机制留人才。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规定科研人员职务发明转化所获得的净收益,以不低于70%的比例奖励给领军人才及团队。硅谷归国的姚洪涛博士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与长春新区合作成立福斯匹克公司,从事CMOS研究。长春光机所原所长宣明带领团队以技术和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成立长光卫星公司。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徐霆、张立华等,分别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获取政府资金支持等方式,成立创业公司,在相关领域做大做强。
 
  强化保障暖人才。制定下发《中共长春市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施办法》,立足专家人才需求精准服务、纾解困难,加大创业服务、政治引领、生活保障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级。在全市探索建立“三级服务平台”,建立服务各层次各类别人才的“全天候、一条龙、保姆式、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第一级平台,成立院士专家联合会,这是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首个高端领军人才联合团体,已吸纳会员91人,其中院士55人,打造高层次人才精品服务示范窗口,为高端人才开辟方便之门,畅通绿色通道,提供贵宾级服务;第二级平台,依托市专家协会,打造“长春人才驿站”,为域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人才,提供参观、考察、咨询、洽谈及短期合作等个性化服务;第三级平台,依托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建设覆盖全市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标准化、均等化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5000套,实现扫码申报、一站审核、拎包入住,解决域外人才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目前已入住人才1000多人。组织专家进行体检,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户籍、住房等问题。
 
  百川终归海,圆梦正当时。随着人才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长春形成了凝聚人才的“强磁场”,纷至沓来的各类人才正在为长春建设注入磅礴力量。(徐雅竹)
[责任编辑:李振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