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靜謐的小河,飄蕩的蘆葦,水中的盞盞河燈與炫酷的舞台,一切元素構成了一幅夢幻般的圖畫。在這樣奇幻的舞台上,藝術家們會呈現出怎樣一台演出?
中俄兩國的藝術家沒有讓觀眾們失望
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與俄羅斯女歌手共同演唱的俄羅斯傳統民歌《卡林卡》中恢弘開場,圖列茨基女子合唱團用中文和俄語兩種語言演繹的經典旋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李克勤演唱的個人代表作《紅日》、騰格爾唱響的民族風濃郁的《蒙古人》……在歌唱家張也與俄羅斯空政歌舞團一起演繹的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名曲《難忘今宵》中完美落幕,2018中俄藝術家大聯歡打破了去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固有模式,而是更多地突出兩國藝術家的在同一個節目中的攜手獻藝,在合作和交流中感受彼此文化中的魅力與精髓。看似平常的舞台,不經意間為中俄兩國搭起了一座直達民心的友誼之橋。
合作共榮 讓中俄彼此心靈相通
今年中俄藝術家大聯歡的20個節目中,有4個是由中俄兩國藝術家合作完成,有2個是演員用對方的語言進行表演詮釋。這種打破文化界限的合作,被看成是今年中俄藝術家大聯歡舞台最大的突破。即便是來自俄羅斯的歌唱家們用中文演唱着带着異域口音的《難忘今宵》,現場觀眾仍可以感受到兩國藝術家學習對方文化時的用心,以及對其藝術內核的深刻認同。
“藝術無國界”,在中俄藝術家的演繹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在這種合作中,中俄兩國演員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彼此包容、欣賞、點贊,也成為了這個舞台上最美的風景。兩種根植于不同土壤的文化,在哈爾濱這扇充滿了俄羅斯風情的中國之窗中,得以完美演繹並深度融合。
這樣的融合也延續到了中俄年輕一代的藝術家身上。當俄羅斯青年歌唱家用中文演唱了自己作詞作曲的原創歌曲《父親》時,當青春靚麗的俄羅斯圖列茨基女子合唱團在中國的土地上,用中文唱響俄經典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時,年輕的藝術家們也完成了從中俄藝術家大聯歡的參與者到中俄文化傳播使者的身份變換。他們不約而同地說,自己從未想到過,俄羅斯的經典旋律竟會在中國有如此高的知名度,更沒有親眼見識過中國文化的如此博大精深和海納百川。
央視舞台 讓更多人認識哈爾濱
在演出間隙,土生土長的哈爾濱姑娘、本次演出的主持人為其他三位主持人推介着哈爾濱的一切——“這里的紅腸和馬迭爾冰棍兒味道最正宗,北京賣的和這里的不一樣。”“哈爾濱美女特別多,每年這個時候的氣候最舒服。”口口相傳和親臨冰城的良好體驗,成為了更多外地人通過中俄藝術家大聯歡真正了解哈爾濱城市魅力的窗口。
對于哈爾濱,很多沒來過這里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冷”這個字上。然而通過央視中俄藝術家大聯歡的舞台,很多外地觀眾對于哈爾濱產生了全新的認識。對于俄羅斯文化同樣如此。
在節目總導演孫濱看來,之所以“中俄藝術家大聯歡”能成為央視的爆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俄式風情文藝節目資源在全國的稀缺。作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哈爾濱獨特的異域風情與中俄文化大聯歡的主旨完美契合,讓觀眾心中對于這里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兩者相輔相成,在中俄文化交流的催化之下,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文化自信 架起通融與友誼之橋
在今年中俄藝術家大聯歡的舞台上,兩國藝術交流之路如畫卷般展現在了人們面前。弘揚文化自信,傾聽兩國藝術家的對話,抒發文化交流的情誼,用藝術的形式架起理解、互信與友誼的橋梁——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認同之中,兩國人民間的深情厚誼得以升華。
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哈爾濱這座城市源于中俄文化的交融,也從中汲取了特殊的城市地域文化和發展的內涵。正因如此,這片遼闊且充滿異域風情的土地已然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的橋頭堡。2018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一系列的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的業已展開,而隨着連續兩年中俄藝術家大聯歡這座平台的搭建,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將在更多領域深化合作,並讓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為中俄兩國的世代友好提供更廣泛的群眾和文化基礎。(張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