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商報網訊】:9月12日23時,剛剛完成Z158次旅客列車機車牽引任務的“朱德號”機車組司機長張佳生直奔北京機務段整備場,“擦拭機車就如同觸摸‘敢挑重擔,勇當先鋒’的‘朱德號’精神,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張佳生抹着汗水說。
1946年10月,哈爾濱機務段的工人們在“死機復活”運動中修復的1083號蒸汽機車被命名為“朱德號”。悠悠72載過去,這台偉人號機車由蒸汽到內燃再到電力,歷經5次換型、6次換車,始終以“開路先鋒”的氣概馳騁在祖國建設的各個時期,書寫着不朽傳奇。

2017年9月,“朱德號”機車告別71年牽引貨運列車歷史,開啟牽引哈爾濱至北京旅客列車新征程。新人新車新交路,如何延續“零故障”的光榮歷史,是擺在全新的“朱德號”機車組面前最現實的挑戰和考驗。哈爾濱至北京1248公里的線路上,有300余個彎道、30余座橋涵、800余架信號機,司機長張佳生带伙計們實地勘察各停車站,逐個弄清線路坡度、道岔型號、信號機位置等運行情況,手拿卷尺,多次徒步在北京、哈爾濱等站測量,准確掌握列車停車位置,將可能影響行車安全風險點28處記錄在案、熟記于心,梳理出客車列尾操作、停車標米數互控等操縱安全風險點11項,並逐一制定了安全控制措施。
與老一代“朱德號”人相比,現在的機組成員敢于“智造”,善于創造。乘務員李東東對司機室內設LED顯示屏頗為驕傲,“這個顯示屏內存大,展示內容多而全,我們隨時隨地就可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和技術研討,這可是我們‘朱德號’的原創呀!”而類似這樣的“原創作品”在“朱德號”機車組隨處可見。近年來,“朱德號”機車組堅持開好安全車、品牌車與攻難關、解難題“兩手硬”,技術創新成果多達200余項,並被黑龍江省總工會命名為“勞模創新工作室”。

新時代展示新作為,老品牌煥發新活力。現如今,“朱德號”精神已經紅遍黑土大地,激勵、鼓舞、影響着更多的人,作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朱德號”展室每年都吸引萬余人到此參觀學習。
截至2018年9月1日,“朱德號”機車已安全走行92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30圈,72年來“零事故”,續寫着“開路先鋒”的崭新傳奇,讓“敢挑重擔,勇當先鋒”的“朱德號”精神在千里鐵路線上持續傳承。(張龍 張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