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9月18日获悉,哈尔滨市平房区(哈经开区)深入学习和复制深圳罗湖区经验,推动构建哈南“1+2+3+n”的多层级互联互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为该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
打造互联互通图书馆服务体系 借还图书全区一卡通用
平房区(哈经开区)从复制罗湖社区“悠.图书馆”理念和模式入手,结合平房区情,起草了题目为《复制罗湖经验打造哈南多层级互联互通图书馆体系》的调研报告,出台了《平房区2018年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工作方案》,创新公共文化建设思路,提出借助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打造以平房区图书馆为平台中心,上联黑龙江省图书馆和哈尔滨市图书馆,横向联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两个大学图书馆和冰城文学馆等区域特色图书馆,下联n个社区“益·图书馆”的“1+2+3+n”的哈南多层级互联互通图书馆服务体系,读者可在全区范围内一卡通用,图书文献通借通还。
寻求域内高校支持 在全省率先实现区校图书馆共建共享
哈南地区高校不多,但都是伴随新城区开发新落地的,共性特点是硬件条件好。其中,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新馆规模大、标准高,造型为纯净、简约、大气的六面体形,总建筑面积30980平方米,藏书容量约124万册,共设有2450个座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新馆建筑宏伟,外形结构为“一本书”,是目前我省高校中唯一全馆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4863.51平方米,藏书容量约66万余册,共设有1200个座位。经过区校的积极沟通协商,今年以来,先后签定区校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举行隆重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平房区图书馆分馆的挂牌仪式。
推广建设社区“益·图书馆”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
所谓“益·图书馆”,其中的“益”有四重含义:一为开卷有益;二通易,表示易到达,易阅读,轻松便捷;三通逸,安闲、安适的意思;四通英文字母e,表示互联网互联互通。把图书馆作为居民休息、休闲的城市第三空间,从传统图书馆的“以书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以“读者”为主线设计图书馆内部的布局、资源和服务内容。
目前,已建成的社区“益·图书馆”面积均在130㎡左右,统一LOGO标识,在统一装修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群众结构保留不同特色;均配备不规则造型的书架、柔软舒适的沙发、别致的吊顶与棚灯;配置3台台式电脑、2500册以上的纸质图书、100T电子图书资源。采取以电子资源为主、传统纸质图书为辅的原则,为读者提供省、市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内部空间设计上更加注重满足社区开展聚会、活动、沙龙的功能需求,致力于打造为社区文化活动和服务中心。
此外,除为市民提供外借、阅览、网络服务及各种读书文化活动等基本图书馆功能外,还实现与多渠道文化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更为多元的阅读选择。平房区共有33个社区,除已经对外开放的兴建街道通宾社区和建安街道建桥社区两个“益·图书馆”外,正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新伟街道新牧社区和兴建街道和平社区推进“益·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并计划逐步在全区其他29个社区推广,努力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借助信息化手段 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联通
打造作为中心枢纽的平房区图书馆,其中一楼公共图书馆综合展示大屏,实时连接区域内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展示月进馆人数、借阅排行榜、好书推荐榜、年办证量和借还量、活动预告等,全面展示我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同时,平房区现已打通与省图、市图的数字资源共享通道,通过安装独立客户端、输入账号密码的简单操作,就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来实现实时共享数据库中近100T的资源,满足群众多方面多维度的线上知识需要。
此外,建设24小时自助无人专业文学图书馆。冰城文学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综合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一楼正在建设全市第一家24小时自助文学专业图书馆。下一步,平房区(哈经开区)还将在各类型企业中建设更多的专业图书馆,并实现区域联通。(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