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地市简讯

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2018-11-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報導:11月20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今年前10個月,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再生水供應量達1565餘萬噸,如果按照錦城湖133萬立方米的容積來算,節約的淡水資源相當於近11個錦城湖的水量。
 
  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位於劍南大道西側,被評為國家污染減排試點示範項目,具有成都市區共建水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工程項目、中水綜合利用和市民休閒遊玩公園等“多重IP”。
 
  當前,成都高新區大力推廣“中水+濕地”模式,深入推進“三治一增”工作,著力構建現代生態城市本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讓城市格局更加優化、公共服務更加均衡、產業發展更加綠色,努力打造低碳之城、宜居宜業之城。
 
  成都首個中水濕地  供應再生水源1億多噸
 
  走進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一個為城市中水準備的“淨水器”正24小時不間斷運轉:從成都市第九汙水處理廠排出的中水將在這片濕地被淨化為III類乃至Ⅱ類水體標準,補給肖家河、南杆堰等水系。
 
  成都高新區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成都高新區城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水”也稱再生水,水質介於自來水與污水之間,是城市廢水經淨化處理後達到國家標準、能在一定範圍內使用的水體。雖不能飲用,但可用于城市景觀和百姓生活的諸多方面,比如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等。
 
  作為成都市首個中水濕地,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投資7000多萬元,占地面積約110畝。建成5年來,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分別為錦城湖、國際社區公園、鐵像寺水街、大源中央公園等城市綠地水系和道路沖洗提供優質景觀用水,總計供應再生水源1億多噸,是城市水系綠地鏈的重要樞紐。
 
  “肖家河中水濕地集生態旅遊、污染減排、環保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該負責人介紹,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年均削減氨氮排放量7.5噸以上,消減總磷排放量4.5噸以上,大大改善成都高新區水環境和人居環境,為城市污染減排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1-10月,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處理水量為1565餘萬噸。目前,該項目已成為成都市、成都高新區區共建的水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工程項目和中水綜合利用、污染減排試點示範項目。
 
 
  打造一系列濕地公園   構建現代生態城市本底
 
  “中水+濕地”模式到底如何運作?
 
  “如果以一滴水為單位,從成都市第九汙水處理廠進入濕地開始,通過垂直潛流,水流在填料床中自上而下的垂直流動,經鋪設在出水端底部的集水管收集而排出,大約24小時就能完全淨化。”肖家河中水濕地項目運營方-中山市環保產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劉長征說。
 
  記者瞭解到,中水經管道引入預處理系統後,經化學藥劑、混凝沉澱等過濾環節處理,通過埋在頂部碎石層的進水管進入濕地。對流入的中水,濕地土壤膠體可起到物理過濾和吸附作用,濕地中的微生物將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濕地中的植物能夠為水體輸送氧氣、增加水體活性。最終,通過一系列生態作用,中水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消化,“聯姻”成為微生物細胞的一部分,其餘的則變成對環境無害的無機物質回歸到自然界中。
 
  除成都高新區肖家河中水濕地外,新川濕地公園也是成都高新區“中水+濕地”組合中的一員,主要為中和片區的約20萬人口提供污水深度處理服務。
 
  “通過雨洪管理、濕地景觀、雨水花園等‘海綿城市’理念,新川濕地公園利用湖、濕地、溪流、潭、澗等多樣性水形態,實現雨水‘滲、滯、蓄、淨、用、排’等功能,將70%的雨水、污水就地處理和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新川創新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經中水濕地處理之後的水將作為補充用水,輸送到洗瓦堰和新川之心中央公園,提昇整個片區水質。
 
  與肖家河中水濕地相比,新川濕地公園可謂全面陞級。由於新川濕地公園可利用面積更大,在保證功能性的前提下,景觀成為新川濕地公園的另一亮點。這裡不僅是一個功能性公園,更是一個供市民休閒娛樂、徒步健身的城市主題公園。公園種植了20餘種花草植物,修建了驛站水池,四季有花看、全年有景賞。
 
  據悉,今年,成都高新區強力推進錦江、沱江水生態治理,開展了控源截汙和清河行動,完成了中和片區10處污染排口綜合治理,並對洗瓦堰、聚寶沱等14條河渠進行清淤,清除淤泥15萬餘方,河道水質得到較大改善。
 
  為大力打造生態水環境景觀,近年來,成都高新區投資數億元,建成大源水系綠地鏈、錦城湖、錦江江灘公園、桂溪生態公園、大源中央公園、新川之心公園等一批河道水環境項目,形成河道生態走廊近20公里,河道生態節點景觀10餘處,新增綠化面積近500萬平方米,逐步實現了區域河流、湖泊、濕地、公園之間的相互串聯。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