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商报专稿

合肥市包河區系列報道之二:改革”+“創新” 一個城區由大到強的“基因密碼”

2018-11-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全國 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區第45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蟬聯第10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59位、全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百強區分別位居第33位、第40位……伴隨著合肥跨越發展的強勁步伐,從合肥市郊區一路走來的合肥市包河區實現了從安徽省經濟總量第一城區,到綜合實力第一城區,再到5個全國“百強城區”的連續跨越。包河的每一次華麗轉身,都能驚艷四座。
 
  敢為人先,凝聚著包河人說不盡的“改革之難”和“創新之魂”。改革和創新,為包河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保障,更是包河區從小變大、從大變強的基因密碼。
 
  改革成為發展“密鑰”
 
  提起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很多人印象深刻,都知道它是創造鄉鎮企業輝煌的“安徽第一鎮”。經過多年發展,曾經的“第一鎮”已逐步由傳統概念的郊區轉為都市中心地帶,進而成為高鐵新時代的“主窗口”……常青街道的大發展、大變樣,只是包河區以改革促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一切,43歲的夏海嘯感觸頗深,他所在的常青機械廠的發展,也是最好的證明。
 
  夏海嘯2002年進入常青機械廠工作,那時廠里只有百來人。“我記得剛來工廠時還是在石棉瓦廠房里工作,地上還不是水泥地面,加上那時使用的手持焊產生大量焊灰,工作一天回到家身上都是灰和土。”夏師傅說,“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的廠房已經是標準化廠房,工作環境變好了、機器革新了、吃住福利完善了,我也從工資幾百元的技術工人變成了管理著幾百名員工的分公司安全生產部部長,能與工廠一起成長、成熟,我感到很驕傲。”
 
  從老郊區到新包河,包河區的產業結構、城市功能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背后的原動力還是改革。
 
  2017年,合肥市包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5.72億元、增長8.7%;服務業增加值670.85億元、增長10.2%,總量躍居全省縣(市)區首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4元、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5元、增長9.3%。今年,包河區GDP有望突破一千億元,屆時將成為安徽首個千億城區。(李多慶  龔舒斌)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