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城市一隅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 習近平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新的偉大革命。
對外開放就是積極的融入世界經濟,就是走向世界的財富高地,這是解放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面對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工業名城、國際化大都市的瀋陽如何能夠實現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崛起,對中國很重要,對東北尤其重要。
近些年來,瀋陽開放合作層次不斷提昇,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取得突破,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走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瀋陽如何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集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效益,事關東北振興的大局。瀋陽的“成績單”令人們欣慰的看到,一種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這里加速形成。瀋陽的營商環境、自貿區建設、產業載體支撐、金融和科技創新、人才和項目集聚亮點紛呈,這種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新動能正在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打造東北第一財富高地,使瀋陽充滿了財富效應和無限商機。
瀋陽正在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整個世界,走入整個世界。
文 王藝橋
默克尔来访在瀋陽故宫观看“皇家礼仪”演出
營商環境大幅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大限度的釋放生產力,就是使資本和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創造更多的財富。
瀋陽的進步是明顯的。根據第三方機構評估結果,瀋陽市2017年營商環境相當于世界銀行190個經濟體營商環境評估排名的第69名水平,比2016年前進了23名。2018年1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改革2017年會暨深化改革五周年高層研討會上,瀋陽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成功入選全國十大年度優秀改革案例。這是東北地區首次入選的改革案例。2018年3月,國家發改委將瀋陽市納入全國22個營商環境評價試點城市。
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就是政府對自己“動刀”,就是政府通過制度創新向企業和社會釋放改革善意和紅利,是自我革命,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瀋陽市的激情和活力在克服體制機制弊端和障礙中噴薄而出。2017年以來,瀋陽市深入開展五大專項整治行動,累計解決問題2675個,出臺營商舉措2140條,形成三批可復制推廣的便企利民舉措71條。解決企業和群眾訴求14.2萬件,營商訴求解決率達到95.95% 商綜合運轉平臺既解決了企業和群眾訴求,也改革了政府工作部門的服務質量和態度,窗口服務投訴下降90%。瀋陽深化“放管服”,分兩批取消下放調整行政職權218項,梳理完成兩批“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2647項。市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由169項減少至67項。2017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6.9萬戶,同比增長62.4%。
瀋陽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充滿了革命和創新,各地區、各部門按照“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理念和目標,最大限度的優化審批流程,整合審批環節,創新工作方式,通過設立自助辦理設施,開設綜合受理窗口,開通網上申報和證照寄送等服務功能全面推行“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審批服務模式,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大大降低了企業和社會成本。
2018年以來,瀋陽市進一步推進壟斷行業降費改革,向企業釋放制度紅利。今年三次降低一般工商企業電價,預計全年將降低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客戶電費3.1億元。去年供水配套工程費下調11.8%,今年又將工程設計費、監理費在原執行標準基礎上再次下降10%。燃氣配套工程費一次下調31.8%,惠及168個工程項目,為建設單位節省資金成本約3億元。
精簡優化審批事項,構建合理便捷的審批流程,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化工作機制;完善政務大廳功能,推進事項集中辦理;推行辦事信息公開、延時錯時和代辦服務……企業和群眾臉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一點在瀋陽市顯得更加有意義。
宝马集团中国战略协议签字仪式
瀋陽自貿區
“自貿區”將瀋陽的城市天際線推向世界
自貿區建設不僅僅是一項貿易形式的改革,同時更是創新精神的提振。遼寧自貿區瀋陽片區是中央政府對瀋陽釋放的改革紅利,是瀋陽走向世界的“窗口”。
瀋陽自貿區對標國家標準,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通過增設自貿實驗區服務專口,實現與海關、海事等口岸部門的無縫對接,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無障礙,通關通檢等,極大方便了外貿企業,充分提高了政府服務效能。
瀋陽自貿區實施“集報集繳”,進口貨物從到港至到廠大部分可以24小時內完成通關。縮短通關時間的同時,企業的倉儲費用、管理成本也大幅減少。這一創新壓縮通關時間70%以上,企業的通關綜合成本節約近40%。在通關時間大幅壓縮后,已有試點企業著手將空運進口貨物調整為海運,僅此一項一年就可節省成本超過100萬元。
截至2018年7月底,瀋陽片區累計新註冊企業16032戶,註冊資本1756.34億元。其中外資企業173戶,註冊資本17.09億美元;註冊資本過億元企業328家;1.3萬餘戶新註冊企業辦理了稅務登記,3800餘戶企業形成入庫稅收。1—7月份,全口徑稅收收入同比增長78%。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映射的是瀋陽改革創新和無窮的市場活力。
投資貿易便利、市場深度融合、監管便捷高效是自貿區的運營特征。瀋陽片區全面複製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通過聚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制度創新開路,呈現了亮點紛呈的對外開放新局面。
以清單管理為核心的科學監管制度改革了過去以審批為主的管理模式;開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完善空港口岸功能,推進“瀋陽港”建設,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創設“金融島”,深化金融制度創新,出臺金融業支持政策,提升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水平……
自貿區建設同時還是瀋陽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經濟發展便利化、便捷化的領導者和試驗基地。瀋陽片區在全市範圍內實現了“六個率先”,即率先開通企業,網上注冊登記率先實行“七證合一”、“26證合一”;率先開通出口退稅綜合服務平臺;率先實現國地稅“一窗辦稅”;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率先實施“政務服務一張網”,這些最貼近國際化營商環境和管理標準的改革和創新,對瀋陽市的全局性改革具有著極大的示範引領和突破帶動作用。
瀋陽自貿區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國際經貿規則,在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加強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等方面不斷開展制度和管理方式創新,為全國自貿區建設提供了經驗和示範。瀋陽自貿區先后出臺兩批共200條政策清單,提出22項重點課題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總結梳理出兩批共40余項創新案例。其中七項已在全省復制推廣,六項報商務部擬在全國復制推廣。瀋陽自貿區已經由經驗輸入走到了經驗輸出的新階段。
自由貿易模式和制度創新帶來的財富集聚效應已經突出顯現。瀋陽自貿區國際商會總部基地已經啟動,中國科學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瀋陽毅昌國際設計谷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自貿區,短短時間內就儲備重點項目140余個。
2018年7月,國務院批準在全國22個城市設立第三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瀋陽榮列其中。面對跨境電商企業新一輪發展機遇,瀋陽自貿區積極推進跨境電商平臺,進口商品體驗展示中心,為更多海外和國內知名電商企業落戶瀋陽自貿區提前熱身,未雨綢繆。
瀋陽机床向国际化世界级企业冲刺
中國(瀋陽)国际製博会现场
21世紀新“大國重器”的戰略基地
瀋陽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瀋陽的使命就是率先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預計完成產值396億元,同比增長11%,預計完成增加值990億元,同比增長8.5%。目前,全市共有大型企業145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67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五戶,千億企業一戶。
鐵西裝備製造業集聚區、大東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渾南軟件及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區、于洪遼中兩大裝備製造業配套區為主要承載空間的產業佈局十分清晰,構成了由原有骨干企業、民營骨干企業、外資骨干企業構成的適應新型產業體系發展的骨干企業群。
瀋陽機床成為九年來首次入榜“CPCC十大中國著作權人”、瀋鼓集團成為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通用裝備制造企業、特變瀋變成為世界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變壓器制造單體工廠、北方重工成為國內唯一能夠自行設計制造各種高端型號盾構機并出口至海外、中國機器人研發水平最高的新松公司成為國內首個“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東軟中科院自動化所成為國家首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瀋陽國際軟件園已經成為東北亞地區頗具產業規模和影響力的軟件與信息服務中心……一批重大產品成為新“大國重器”,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陞級不斷加快,昔日的中國工業王者正在步履堅定的向世界工業王座走去。
汽車產業已經成為瀋陽市第一支柱產業,全國第七大汽車產業基地。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預計可完成產值超過1700億元,全年產值有望達到2300億元。2018年1—8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3213輛,比去年全年增長490%。
創新是力量的源泉。 瀋陽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取得輝煌成就,九項科技成果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創歷史最高水平。2017年東北大學輸出技術成交額排名全國第一。瀋陽的機器人、材料科學、核電技術、風洞實驗都是國家唯一的技術中心并在490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瀋陽骨干企業高端產品占比均達到50%以上。
民營經濟對瀋陽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可圈可點。2017年全市非公經濟實現GDP3308.2億元,占全市的56.4%;稅收總收入占全市83.6%;出口總額占全市70%;實現就業占全部城鎮就業人員的70%以上;城鎮新增就業中80%以上的崗位來自民營企業。瀋陽市高新技術企業中有80%以上是民營企業,成為瀋陽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遠大、遼寧成大、禾豐牧業、三生製藥等一大批民營骨干企業已經成為行業的領軍者。為了保護和發展民營經濟這種最具活力的經濟形態,瀋陽市市級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達到125個,其中國家級示範平臺五個,省級示範平臺39個,入住其中的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近30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