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僑城旗下的歡樂谷景點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鳳鳴 報道:2019年1月11日,華僑城以底價23.34億元(人民币,下同)拿下深圳坪山中心區一宗商業地塊,該宗地佔地面積2.46萬平米,建面面積19.69萬平米,樓面價為11854元/平。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稱該地塊將建設300米以上高樓,這意味着這里將是繼坪山世茂中心之后的又一個新地標。
據統計,2018年華僑城集團掛牌出售和進行預披露的資產項目約18項,出售主體涉及華僑城集團及旗下華僑城股份、華僑城亞洲等重要子公司。
華僑城究竟想做什麼?許多地產業內人士大呼看不懂。然而就在外界霧里看花之際,華僑城向“文化+旅游+城鎮化”方向的戰略轉型已在悄然進行。

華僑城集團總部外景
“旅游+地產”向“文化+旅游+城鎮化”轉型
作為在中國開創了文旅地產模式的華僑城,它對中國新型城鎮化有它獨特的理解。華僑城集團內部對新型城鎮化道路進行過許多次分析討論,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調整,逐漸從創業階段的“旅游+地產”模式向“文化+旅游+城鎮化”的模式轉型。2016年,華僑城集團上下形成共識,認為“文化+旅游+城鎮化”的發展道路是集團必然的選擇。粗放式的城市擴張一定會被組團式的特色城鎮所替代。
2017年,華僑城秉承這一理念,進行開發佔地11平方公里的深圳光明小鎮的探索實踐。當時,光明小鎮有超過3平方公里的基本農田需要保護。如果按照國內房企通用的地產開發方式,這些農田都會變成鋼筋水泥構築的新式建築,但是華僑城讓光明小鎮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實現了景觀化,把光明小鎮規划成文旅綜合項目。如今看來,華僑城的理念與國家戰略是完全契合的。
戰略調整,經營理念、產業形態轉變
華僑城曾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都布局了不少地產項目,但隨着集團戰略方向的調整,各區域公司在經營理念和產業形態上也同步轉變。
2016年,成都安仁華僑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投資100億元,着手將安仁建設成“世界文博小鎮”,使之成為國際級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躋身為全國乃至全球的文化旅游带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示范項目。現在,安仁古鎮已經成為中國特色小鎮領域里的經典樣板。
2018年1月,華僑城集團將北京僑禧投資有限公司的51%股權轉讓給泰禾集團,此前泰禾集團已從華僑城集團手中受讓了49%股權,這也意味着華僑城集團以108.62億元對價徹底脫手佔地11.7萬平方米的北京豐台槐新項目。
從交易市場掛牌情況顯示,華僑城擬“調整”的項目有3個位于上海、2個位于深圳。其中,上海的項目分別為上海華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50%股權、上海萬錦置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和上海華僑城中意文化廣場二期項目。據了解,上海華合地產由華僑城和華潤各持有50%股權,旗下主要有天目社區項目。此次掛牌出售,意味着華僑城集團將徹底退出項目開發。深圳的項目分別是深圳市萬霖投資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協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

華僑城云南大會戰啟動大會
共享理念,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
與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不同的是,華僑城提出的共享理念並不是一種概念化的包裝,而是希望通過與相關利益方的通力合作與資源整合,實現多方共贏。為此,寧波華僑城積極與萬科合作,在集團內部率先實行了合伙人制度;東部投資公司在推動大鵬所城項目時,把政府的平台和村民股份所有制企業融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而更進一步的是,華僑城的共享理念也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提供了現實方案,“文化+旅游+城鎮化”戰略就是這種思想的集中體現。
目前,華僑城積極融入深圳東進和前海整體發展戰略,龍崗甘坑小鎮、坪山國際低碳示范城、東部坪山文化旅游带、大鵬所城、光明小鎮、西麗水源三村、寶安濱海文化公園和鳳凰文化小鎮等城鎮化項目集合了深圳幾乎所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預計未來 10 年內可能給華僑城集團带來 2000 億元的利潤。
除此之外,華僑城還在天津、南京、武漢、西安等許多城市和地區按照“文化+旅游+城鎮化”的戰略思路開發了眾多項目。在全域旅游產業領域,華僑城還完成了對云南世博、云南文投兩家省屬龍頭企業的控股,成為上市公司“云南旅游”的實際控制人,並由此開始了華僑城在云南全面落地實施,通過對云南一大批優質旅游及特色小鎮資源的建設,提升和推動云南全域旅游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