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裕勇 報道:當前,粵港澳大灣區9市中,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已開通運營總里程達1164公里,規劃總里程近6000公里。大灣區軌道交通如何實現融合發展,廣州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建隆在2019中國(廣州)城市軌道創新產業大會大會上作了《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廣州 2019》報告,提出將從推動智能服務系統全面升級,推動灣區軌道交通的融合發展,推動灣區軌道交通產業的升級發展,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國家科技部軌道交通領域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交通大學首席科學家賈利民認為,廣州地鐵已經取得了在國內軌道領域的行業地位,並實現了對軌道交通相關產業的凝聚能力,他相信,廣州地鐵沿着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路徑,將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發展的引領者,大灣區軌道交通發展的資源集成者,更重要是,廣州地鐵應該為塑造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交通系統的形態做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廣州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建隆在2019中國(廣州)城市軌道創新產業大會大會上作了《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廣州 2019》報告
三個推動: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丁建隆在《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廣州 2019》報告中認為,「新時代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基本邏輯是:以服務交通強國戰略為目標,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視野,聚焦灣區市民幸福出行,依託廣州地鐵二十多年的實踐,持續通過科研創新,打造服務型、引領型、融合型、持續型的四型軌道交通體系,最終來實現三個推動:推動智能服務系統全面升級,推動灣區軌道交通的融合發展,推動灣區軌道交通產業的升級發展。」
他表示,新時代灣區軌道交通,將從灣區城際、區(市)域、地鐵網絡協同運輸起步,向跨層級互聯互通、跨城市一體化網絡融合逐步邁進,在灣區打造結構合理、換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級軌道交通網絡,並打破壁壘,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格局,實現灣區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
為此,廣州將主動作為,積極引領構建三個體系,實現灣區軌道交通融合協同發展。一是建立區域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包括區域軌道交通網層級體系、區域綜合樞紐體系、多層級軌道網絡融合互聯、公交化運營區(市)域快線系統制式等;二是構建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技術體系,包括線網關係研究、系統制式、票務清分規則、運輸組織、信息互聯互通、管轄權規劃、資源共享規劃、安全應急處理等;三是構建區域軌道交通管理體系,包括規劃管控、票制及票務管理、投融資及資產管理模式、立項模式、運營模式、維修維護模式、經營模式、建設管理模式等。
技術創新引領「智慧」軌道
丁建隆表示,廣州地鐵正構建「1+4」引領型智慧軌道交通,即迭代更新的軌道交通智能平台以及全息感知精準服務、高效安全運行保障、設備智能診斷和健康管理、綠色節能環保等4項關鍵科技創新技術,以實現「三提升一保障」即提升服務質量、提升運維效率、提升運營效益,保障運營安全。以票務服務為例,在「多元化支付」的基礎上,未來通過各類智能無感檢測設備,捕捉乘客標籤特徵,結合乘客「畫像」信息庫,實現乘客「無感支付」,實現多元、便捷、集成的票務服務。
廣州地鐵已在國內率先制定並發佈了「智慧地鐵功能等級」體系,據丁建隆介紹,今年底,廣州將建立「智慧地鐵示範站」,以數據驅動實現智能化的服務、網絡化的協同、個性化的定製、服務化的延伸。2025年,10條地鐵新線達到智慧地鐵第3等級,並啟動已開通線路的智慧地鐵升級;到2035年,廣州地鐵全線網將逐步提升為「智能感知、智能聯動」的智慧地鐵最高級別。
科研創新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發展
作為區域龍頭與應用場景提供者,廣州地鐵依託運營線網、千萬客流、線上線下粘合的生態圈,於2016年聯合佳都科技、白雲電氣發起成立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此後,不斷有新成員加入。此次大會,又有22家新成員單位加入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聯盟,聯盟成員單位達到47家。
目前,由廣州地鐵牽頭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與運維保障國家工程實驗室」經過三年的建設,已經建成通過專家組驗收。實驗室在建設期間已孵化成立廣州運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鐵科智控有限公司、廣州鼎漢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正上維機軌道交通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等4家產業化公司,累計註冊資金達2.99億元,預計到2023年,實現年產值超過10億元。
對此,丁建隆表示,未來,廣州將依託國家科研機構和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聯盟兩大抓手,以「智能建設、智能裝備、智慧服務、檢測認證、信息服務」為重點突破口,打造一套集科研創新、場景應用、產品孵化、協同拓展於一體的全鏈條產業創新發展平台,培育新增長點,形成產業新動能,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生命力,助推軌道交通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把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打造成為立足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