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4日上午,福建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莆田專場在省政府新聞發佈廳召開,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莆田市委副書記、莆田市長李建輝,莆田市委常委、莆田市常務副市長傅冬陽圍繞“綠色發展,美麗莆田”主題介紹了70年來莆田在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改革開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莆田史稱‘興化’,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是一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古府新市。2018年,莆田市地區生產總值2242.4億元、增長8.3%,財政總收入225.9億元、增長7%。”林寶金在發佈會上對莆田的特點進行了概括,他表示,莆田文化底蘊深厚,歷代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位宰輔,新中國成立以來又湧現出15名兩院院士,“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莆仙戲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港口優勢突出,擁有“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已建成14個深水泊位,東南沿海最大的40萬噸級碼頭建成投入運營。生態環境優美,擁有壯美秀麗的壺山蘭水、不可多得的65平方公里城市綠心和三灣海島,造就了莆田山清水秀的城市底色,“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木蘭溪,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國樣本。產業特色明顯,莆田人愛拼敢贏、勇闖天下,在金銀珠寶、工藝美術、木材加工等領域均佔有較大市場份額。
林寶金細數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莆田的“美麗蝶變”,介紹了莆田的“發展之美”“城市之美”“和諧之美”“生態之美”和“活力之美”。70年來,莆田經濟逐漸步入“快車道”,實現跨越發展,總量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0.64億元增長到2242.41億元,財政總收入從0.05億元增長到225.91億元。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從解放初的農業一業獨大,到如今一二三產協同發展,三次產業占比從48.9:25.1:26.0調整為5.2:52.6:42.2,特別是製造業逐步走上了高品質發展的軌道。
70年來,莆田這座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功能配套不斷完善,城鎮化水準由建市初期的不足6%提升到2018年的61%。2012年,莆田成為全省唯一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2014年,莆田又獲批為全國首批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城市。70年來,莆田人民感受最大的變化,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福廈、向莆鐵路建成通車,建成“兩縱兩橫”高速路網,公路網密度居全省首位,市縣區行政中心實現15分鐘上高速、鎮鎮20分鐘上高速。70年來,農村的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組織開展共建美麗鄉村行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以上,污水、垃圾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處置。
據林寶金介紹,經過70年的奮鬥,莆田人民收入水準大幅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8元增長到3.7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8元增長到1.79萬元。全市現有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88個貧困村剩餘9個今年全部摘帽。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市域內義務教育提前實現基本均衡。高等院校從無到有,現在擁有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全省首家以三甲綜合性醫院為核心組建醫療集團,全面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全市縣域內就診率99%以上。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建成市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技館、青少年宮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行城鄉綜合執法和服務治理網格化,經驗做法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的肯定並推廣,近幾年群眾的安全感滿意率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綠色是莆田的最美底色,良好生態是莆田寶貴資源。”林寶金介紹說,木蘭溪、萩蘆溪重點流域水質功能達成率穩定達100%,城市空氣環境品質多年居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達60.18%,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創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他表示,莆田始終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城市中心規劃保護了65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心,拉近了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的距離,把生態效益變成廣大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
莆田地處開放的前沿,自古就有敢為人先的傳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莆田人民敢闖敢試,積極承接國家賦予的民營經濟、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等改革任務,打造了一批叫得響、能推廣的工作品牌。創辦全國首家家庭林場,開創了新中國林業體制改革的先河。在全省首創“誠信+信訪”“誠信+交通”等機制,2018年全國信用排名第18,榮獲全國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張傑)